焦虑的暑假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报班,焦虑,碎心
  • 发布时间:2019-08-24 15:17

  寒暑假期原本是老幼旅游休闲的时间段,现在反而成为超乎寻常的焦虑高峰期。

  焦虑最重要的表现或结果,就是给孩子报班,各种各样的班,各种层次的班,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天外有天,班外有班。

  报班当然是要真金白银的。曾有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热文,说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3万元出头,却连新衣服都快不敢出手了,原因就是孩子放暑假了。她算了一笔账,女儿去国外游学,在家要请阿姨照顾,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报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几项加起来就要3.5万元。

  诚然,大多数情况下,花费不至于达到如此水平,但假期给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很多家庭不可忽视的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家长每到假期就不禁头大,发现孩子已然成为“碎钞机”。

  仅仅是“碎钞机”也还罢了。跟多数中小学一样,暑期的各种班,家长不但要负责缴费,还要负责进行相当程度的辅导。结果就是,家长不禁要“碎钞”,还要“碎心”。

  有一位朋友,是纯工科出身,一向对自己的数学能力也还自负。随着孩子加入奥数班,终于摒不住开始在朋友圈晒题求助。这才是小学二年级。理工科尚且如此,可想学文科的家长又有多累。

  何止是奥数,就算文史知识,在暑期班强化下的小朋友们也经常让大人感到困窘。一位资深媒体朋友,曾经做过某知名书评周刊的主编,讲了一个故事。在路上听到一位目测六七岁的孩子,对妈妈说起白居易与武元衡是好友。那位妈妈固然懵圈,我这位有文化的朋友也一脸肃穆,赶紧打开百度搜索,哦,原来白居易和武元衡真是好朋友。

  家长不仅要“碎钞”,还要“碎心”。

  被“碎”了的钞票,自然流入到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腰包。家长被掏空的精力与知识储备,更是无处报销。家长们被视为容易收割的“韭菜”已非一日。近两年政策是向着让学生减负的方向走,但社会上的焦虑感,促成了一种外松内紧的大气候,很多家长生怕做“韭菜”而不可得,必须要带着孩子主动送上门去被“收割”了。

  家长“韭菜”已经培育了一门市场巨大的生意,生意经也显而易見。哪个父母敢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特别是社交媒体兴旺后,其他“虎妈”“牛娃”的压力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往往直刺内心。

  在滚滚报班潮中,“怪现状”出现了。最常见的一幕是孩子在学绘画,家长在旁边刷手机;孩子在学游泳,家长在刷手机;孩子在做机器人模型,在学剑道,在逛自然科技博物馆,家长在刷手机……似乎只有孩子才需要学习、提升、体验,而家长们并不觉得自己有类似的追求与要求。

  如果父母都不认为自己有更迫切的需求去接触那些美好之物——从运动到知识,那么,为什么孩子就天经地义要以跑场子的状态去“学”呢?这种对美好的追求难道不更多应该基于一种示范么?

  但多数家长似乎并不打算让这样的问题为难自己。他们更愿意把孩子的教育当成自己人生决战的前线,把孩子派出去作为正牌先锋。

  宋金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