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构建路径探寻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积极思维,对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提出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的五个路径,遵循这些路径,才能最终打造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文化;多元开放;构建

  作者简介:王有鹏,山东省临沂实验中学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研究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 临沂 276000)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014-03

  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是课堂文化的类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元开放的教学,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和积极思维,对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就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达成多元开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先导,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效果达成度的具体体现,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引导、调控作用。达成多元开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要求:

  1. 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既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也关注能力目标的达成,更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只有达成这种多元开放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关注生成性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关注达成预期性目标即“三维”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关注达成生成性目标。所谓生成性目标,就是在动态课堂上新产生的目标。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课堂生成,它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产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精彩生成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3. 关注“多元”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时既应关注短期教学目标,也应关注中期教学目标和长期教学目标,还应关注终极教学目标;既关注课时教学目标,也关注单元教学目标,还关注学科教学目标;既关注显性的可检测目标,也关注隐性的不可检测目标;既关注单元的教学目标,也关注综合的教学目标。只有关注这种“多元”目标的达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营造多元开放的教学环境

  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与教学环境密切相关,这种教学环境主要有两种:多元开放的心理环境和时空环境。

  1. 努力形成多元开放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并充分发扬民主,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就会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促使其畅所欲言,充分展示自我。

  2. 努力形成多元开放的时空环境。形成多元开放的时空环境,就要拓展教学时空,打破课堂45分钟的限制,把时间延伸到课下,把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校外。在多元开放的时空环境中,学生可以在教室学习,也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电教室、活动室学习;可以在本班学习,也可以到其他班级学习;可以在校内学习,也可以在家庭学习,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上学习;可以利用课本学习,也可以借助新闻、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电影、网络来学习。

  三、选择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

  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需要教师拥有多元开放的教学资源观,选择多元开放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拓展化、生活化和社会化。

  1. 教学内容向教材外拓展。传统教学强调忠实于教材,要求教学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超越教材。新課标指出,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要超越教材向教材之外拓展。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就可以把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把书籍、报刊、杂志、音乐、电视、图片、图画、漫画、录音、录像、网络等教学资源充实到教学中。

  2. 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课堂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补充,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补充发生在学生身上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教学内容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延伸。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中,也不能只局限在学生的生活中,还必须在用好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向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延伸。因此,教师要把最新发生的鲜活的时政材料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政性,赋予教学内容旺盛的生命力;要把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中发生的鲜活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并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多元开放的教学形式

  1. 多元开放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运用问题式、参与式、体验式、对话式等多元的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或辩论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元教学方法,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2. 多元开放的教学媒介。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从而激励学生参与、启发思考、诱导联想,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交往过程,它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认识,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必须把教学变成多元开放的过程。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坚持多元开放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而制订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总调节器,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自觉坚持诸如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原则,重过程、重方法的原则,教学的情感性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等。

  2. 实施多元开放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制订与实施的整体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考虑,也是教师所采取的一些教学谋略。由此,教师能够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有效实施多元开放的教学策略,诸如面向全体策略、全面发展策略、主动发展策略、能力培养策略、情意提升策略等。

  3. 采用多元开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進学生思考与探究,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拓展视野,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开放的教学情境,诸如诗歌音乐情境、故事情境、漫画情境等。

  4. 设置多元开放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所提出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的各种问题。课堂提问对于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取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设置多元开放的课堂提问,诸如认知类提问、思维类提问、做法类提问、举例类提问、体验类提问、启示类提问、释疑类提问、说明类提问等。

  5. 开展多元开放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所开展的引导学生对话、交流、思考、探究、参与、体验等活动,课堂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能够提升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能够解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知行脱节的问题,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活力。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开展多元开放的课堂活动,诸如课堂讨论辩论活动、课堂表演游戏活动、课堂竞赛活动、课堂写作操作活动等。

  6. 设计多元开放的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内所从事的动脑、动手、动口的一种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设计多元开放的课堂练习,诸如阅读理解、口头回答、书面回答、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

  7. 进行多元开放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活动。课堂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的活动,对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诊断学生的学习,了解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多元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进行多元开放的课堂评价。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积极采取新课标所建议的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多元评价方式;在评价方法上,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等多元评价方法;在评价主体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评价,又重视学习能力的评价,还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在评价策略上,采取优化延时性评价、模糊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差异性评价等多元评价策略。

  总之,构建多元开放的课堂文化,需要遵循上述五个路径。遵循上述路径,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打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朱泽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