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力:發揮澳門優勢,為城市競爭力賦能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中国,优势,经济
  • 发布时间:2019-09-19 07:53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於今年6月共同發佈了201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報告從綜合經濟競爭力到可持續競爭力,從宜居競爭力到宜商競爭力,對全國288座城市做分析排名,澳門排名為14位,較2017年的12位,下降了2位,這已經是澳門連續兩年跌出了該報告體系前十榜位。也許報告未必客觀,但是面對澳門回歸20周年的新起點,以及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即將產生新時期,當從各個層面梳理和分析澳門未來的發展之路,提升澳門綜合競爭實力。

  特色優勢,助經濟騰飛

  澳門回歸20年以來,經濟呈現飛躍式發展,這個成就主要源於“一國兩制”優越體制下,澳門所具的三方面特點。首先作為自由港區域(獨立關稅區),這是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與國內其他600多個城市最大的區別,也是香港和澳門最具特色的地方。自由港的制度對澳門城市發展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世界各地的貨物可以免征關稅進出澳門,並進行加工、倉儲、買賣、裝卸和重新包裝等。

  零關稅意味著進口商品能夠以更低的價格進入澳門。國外價廉物美的商品能夠源源不斷進入澳門,形成龐大的購物中心,從而吸引內地等地域的旅客前來購物,促成澳門興旺的旅客消費。以2019年第1季旅客消費調查結果為例,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169.3億元(澳門元),其中購物占48.4%。

  澳門的第二大特點是博彩業。眾所周知,博彩業在澳門的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中國唯一一座博彩合法化的城市,賦予澳門持續的經濟發展動力。

  第三是澳門文化色彩。在4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澳門形成了富有深厚傳統內涵的中華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為特質的西方文化共存的並行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相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當前,澳門定位為“一中心一平臺”,以及“中葡文化合作交流基地”,在灣區的文化建設中,澳門獨有的文化優勢仍有望進一步挖掘,朝著打造文化之城的發展方向,依託中葡交匯的文化傳統,在文化交流、民間交往等領域與其他灣區城市開展合作,夯實澳門多元化發展的基礎。

  綜上所述,從城市和城市之間的競爭力來說,自由港、博彩業、歷史文化,這三個層面的因素都讓澳門凸顯出獨特優勢。

  琴澳合作,拓寬自由港貿易腹地

  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新舉措下,澳門自由港的功能還有進一步發揮潛力的空間。澳門自由港功能本身在地理條件上也獨具優勢,背靠大陸腹地和中央政策支持,這些因素都優於新加坡、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地區。藉此優勢,香港和澳門都分別實現了在原來沒有資源、地少人稀的環境下,發展成為高度自由和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可以看出,自由港制度運用得好,能夠作為經濟引擎,拉動區域經濟增長。

  隨著國家綜合改革試驗的推進,中央高度重視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多次為我國自貿區建設明確方向,做出部署,不斷完善自貿區建設的頂層設計。2015年3月中央批準在廣東成立三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自貿區、深圳蛇口自貿區、珠海橫琴自貿區,主要援引澳門、香港的部分關稅制度,建立粵港澳金融合作創新體制、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粵港澳交易規則的對接。澳門要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和大灣區資源。

  澳門人口多,面積小,只有進一步對接橫琴,加快雙方經濟要素的流通互補,在產業互補、社區服務合作、勞動力資源對接等領域進一步融合發展。這既是解決澳門發展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拓展澳門發展空間的解決方案,也是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時代要求。從2018年開始,橫琴當局已經將自貿區政策和管理範圍延伸到洪灣和十字門部分區域,輻射面積進一步擴大,未來,如果澳門自由港的政策接入橫琴,突破澳門的空間限制,與橫琴連成一個廣闊的中心,既可以為兩地釋放巨大的能量,也能解決澳門旅客接待的問題。

  構建“一河兩岸”景觀,突破旅遊瓶頸

  澳門還有一個重要的定位是國際旅遊中心,希望遊客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對營商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帶動很大,但同時面臨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能不能無限制增加遊客?2018年澳門入境旅客超過3580萬人次,今年預計突破4千萬。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和未來軌道交通更加便捷,相信會吸引更多遊客。目前,澳門對遊客的接待已經面臨比較嚴重的承載力問題。要突破這個問題,尤其要推動區域合作。所以,探索自由港政策延伸到橫琴,推動“一河兩岸”的項目,能夠實現兩地資源互補,同時構建“一程多站”旅遊產品。

  澳門主要依靠博彩、購物、歷史文化來吸引遊客,但缺少大型的主題公園,缺少戶外旅遊設施,相對單一;而橫琴有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並且澳門銀娛集團也在橫琴佈局合作項目,計畫投資百億元,在橫琴打造世界級大型體育休閒度假項目。通過三大主題旅遊度假式的特色,可以形成“澳門世遺歷史文化城區——橫琴長隆海洋度假區——橫琴體育旅遊度假區”新綜合度假。這樣,澳門定位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瓶頸可以得到突破。

  其次,挖掘“一河兩岸”的景觀資源,也是解決澳門旅遊空間問題的重要途徑。國際上,早期崛起的英國倫敦就是依託泰晤士河形成了“河岸”名勝。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佈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如納爾遜海軍統帥雕像、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倫敦塔、倫敦塔橋等,每一幢建築都稱得上是藝術的傑作。還有多瑙河、塞納-馬恩省河等“河岸”景觀都是非常好的借鑒。

  澳門具備河港資源,但目前都沒有好好開發。特別是澳門內港,原來內港可作為貨運航道和漁船停泊地,作為澳門的發展起源,內港沿岸有許多歷史特色建築,但因為自然條件的限制,港口泥沙淤塞嚴重,導致內港失去昔日繁華,甚至成為內澇之患。對內港乃至一體的河岸工程需要進行整體規劃,既要解決內澇問題,又要活化資源,通過與珠海的深入合作,在原有的旅遊資源基礎上打造更多的休閒元素。這樣澳門可以解決自身短板,同時能好好達成國家對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目標。

  培育海洋經濟,助力澳門產業多元

  海洋經濟是澳門發展多元經濟的一個新增點。習近平曾多次指出,我們要加快培育新興海洋產業,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品質效益型轉變,推動藍色經濟發展,共同增進海洋福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限於陸地,還可以借助海洋沿線的資源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2015年12月20日,中央授權澳門特區管理85平方公里海域,這是澳門明確法定管理的海域,能讓澳門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澳門要發展海洋經濟,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才是重點,結合灣區海洋經濟的發展基礎、優勢、需求和潛力,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在海洋產業上的互補優勢,加強分工合作,共同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以海產漁業為第一產業,海洋工程裝備為第二產業,海洋旅遊為第三產業,海洋科技科研為第四產業的海洋產業鏈。

  另一方面,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海洋經濟的發展,乃至參與一切海洋事務等都離不開海洋科學的進步和科技強有力的支持,而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現在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未來因應海洋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向國家申請爭取國家海洋實驗室,建立海洋研究所、海洋學院,從而形成產學研一體的海洋事業發展,使澳門在大灣區裡起到獨特的資源和產業優勢。

  加強人才引進,夯實創新基礎

  2018年,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發佈了《關於鼓勵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的若干規定(試行)》(下稱“規定”)。此前,國家科技計劃支援港澳科研活動的方式,主要是鼓勵港澳在內地設立的科研機構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並沒有直接資助在港澳的機構。根據規定條文,國家科研經費可直接資助港澳科研機構,支持港澳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澳門要把握機遇,更好地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措施,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逐步落實,需要探索出澳門科技發展的模式。

  科技創新發展始終繞不開人才這道關。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目前澳門做得比較保守,制度和法律的嚴重滯後,致使出現人才居留問題、雇傭秩序問題、優秀人才評定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生活等等,極大制約高端人才引進。相比之下,廣東近年來相續出臺人才政策,如針對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實施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人才優粵卡政策,全方位提供人才優粵卡申領、自助辦理落戶、子女入學、社會保險等人才公共服務,致力於營造尊才、愛才、重才的人才環境,使廣東如“強磁場”一樣彙聚人才。如廣東今年4月實施的港澳跨境私家車車牌政策,即已取消投資門檻,增設人才類申請資格,包括在港澳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港澳的大學現任校長,以及持有廣東省人才優粵卡A卡的人士都可申請。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吸引人才流動的措施。

  大灣區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其中,廣州高校集中,深圳科技產業繁榮,香港亦積極對接內地聯手中科院建設科研機構以及在南沙建立校區等,澳門則顯得薄弱。本來如跨區建校的模式是澳門首開先河的,屬於先行一步,但是沒有將這種創新模式延伸發展。新時期下,中央政府根據區域發展的新需求,又提出了許多惠澳政策,澳門應以更進取的姿態,積極把握機遇,用足用好中央的政策支持,促進繁榮發展。

  六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澳門綜合競爭力

  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必走之路,在實踐過程中,無論是第一階段的推動博企發展非博彩元素,還是第二階段推動會展、物流、文創,及中醫藥、特色金融的發展,仍然未達到理想效果,在GDP中的占比非常小。接下來的新一屆特區政府,首要調整思路,從傳統的生產要素思維到新經濟時代生產要素的思維轉換,著手從六個方面優化市場環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亦為澳門城市綜合競爭力賦能:

  第一,拓展空間土地,因應澳門土少人多的客觀現實,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積極主動進行對接,擴大空間。第二,人力資源,建立機制,解決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問題。第三,資本,利用豐富的財政做好基礎設施完善,扶持創新產業發展。第四,企業和企業家,創新體制機制,優化企業家精神成長環境,弘揚創新、進取、學習、堅持、分享等企業家精神。第五,科技創新,正視科技創新的短板,從高端人才引進、科技專利引進入手,集中優勢發展,形成產業優勢。第六,完善政策法規,這是澳門最迫切的問題,當前澳門立法滯後、缺乏整體制度設計,需要通過加快修訂法律法規,解決嚴重的制度滯後問題,減少行政流程障礙,提高行政服務效率,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寬鬆便利的營商環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