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一贯制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索与研究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七年一贯制,数学课程教学,衔接
  • 发布时间:2019-10-15 20:04

  摘 要:七年一贯制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就是要在中职与本科段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本文探讨了七年一贯制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模式下数学课程教学衔接工作。

  关键词:七年一贯制 “3+4”分段培养 数学课程教学 衔接

  现代职业体系对我国原有的职教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划,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也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得以延伸和拓展。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由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接棒培养优秀的普通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使他们能继续接受更好的教育,完成本科段的学习深造。

  一、“3+4”分段培养的意义内涵以及实施背景

  1.“3+4”分段培养的意义内涵

  在教学的学制体系方面,“3+4”的分段培养就是指实施7年制的学习,即首先接受3年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然后进入普通本科接受4年的本科教育。而在培养机制方面,则由进行试点的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进行合作培养,统一制定专业对口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的课程来贯穿整个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科技人才。在招生制度方面,实行与普通高中同步,录取分数线必须要达到当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而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升入本科阶段时,则由本科院校和中职院校共同商讨制定合理的考核政策。

  随着近几年来国内产业的升级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制造业发展迅速,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做支撑,同时,目前我们国家也迫切需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为了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们国家急需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用以掌握先進的技术并能在此基础上达到创新。在近几年发布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技能型职工约4000多万,其中高级技师不足5%,高级工也仅占8%多一点,而绝大多数的职工多为初级或者中级技工。在国际劳动组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占比将近45%,而初级工仅有17%,与之相比,我们国家差距甚远。

  2.“3+4”分段培养的实施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制造大国。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高技术型人才则是当代高校需要肩负起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德国之所以能在经济建设及科学技术方面一直保持领先水平,主要取决于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为德国乃至全世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型人才。2017年,国务院总理召开的常务会议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从中职、专科、本科乃至以上的晋升通道,从而针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3+4”分段培养的中职与普通本科中数学课程体系的衔接

  数学课程体系中可以根据“3+4”分段培养的构建原则,以数学函数内容为例,重新规划内容架构。

  1.重视学生的基础性学习

  结合“3+4”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五年一贯制”的中职数学和普通高中数学中原本的课程体系,建造分段培养的数学体系。通过中职与普高中函数的比较,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函数的结构与内容的基本类似,但也存在细微差别。从架构上看,普高数学比中职数学多了函数方程和导数两节的内容。从课时上看,普高数学比中职数学课时较多。从难易程度上看,普高数学重视问题的探究和公式的推导,而中职数学则只重视公式的运用。所以,普高数学可以在“3+4”分段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添加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加中职数学的广度和深度等。

  2.依据专业特点,融合本科教学

  “3+4”分段培养应依据中职学生的本专业,同时结合本科教学。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重点应该是知识点的运用,同时增加关于数学的实验性的内容,因此就要在函数章节的最后添加一些关于计算性的内容。

  (1)增加数学课程中的实验课:辨别部分函数和软件的计算。如画正弦函数,常用的方法就是列表、描点、连线,学生们需要特别长的时间才能得出关于正弦函数的图像,而利用几何画板的软件则可更加方便直观地得出结论。

  (2)多添加关于数学计算器使用的课程:如三角函数、指数和对数、概率统计等的课程,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还可以增设计算器中不同进制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些学习更能加强同学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3、重视学生们的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3+4”模式下的本科段的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们的多元化发展,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应作为平台课程,适且于各专业课程设置。

  三、在数学课程的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普通高等院校与中职院校在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差异

  现在的中职教育中的文化课程已能完全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高等院校是在普通高中的优秀学生中筛选的人才,培养技术改造和产品设计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主要目的则是使受教育的学生通过一定阶段的培训与职业教育,能够熟练运用此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使之在社会当中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

  2.实际操作是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所面临的短板

  “3+4”的培养模式是需要通过工学交替、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方面的培养,学生们通过七年的专业学习在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工程训练与学科教学、创新训练与职业资格等方面能够紧密相连,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以达到高级技师的水平。这样,学生们在毕业工作之后才能成为“双师型”高技术人才,从而做到在技能、技术、工程等多个领域的“跨界”。现在普通高等院校之所以无法满足人才对工程训练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重点在于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而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切合。所以,在本科院校的培养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增加实践教学和学校与企业相互联合为主要的培养方式,从而达到真正培养适合企业的实用型人才。

  3.本科院校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3+4”本科段学生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非常重要,不然以“3+4”分段培养模式升入本科的学生们就会认为一旦被录取就万事大吉了,从而不能保证学生们在本科阶段进行过程中的学习质量。所以,为了能够促使“3+4”分段培养模式的成功,合理设置监督考核的机制是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达到普通高等院校的要求,中职院校学生们的计算机、英语、数学等的基础学科也必须要达到相应的转升条件。在重点专业课的考察过程中,普通高校应该参与监督考核和命题,以此来保证衔接机制的教学质量。而学生们的操作水平也要在相应行业的专业等级方面达到一定的认可。由中职院校转升普通高等院校时,如果转升条件过低,则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反,如果转升条件过高,则会引发学生们的消极情绪,都不利于“3+4”分段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因此,设置合理的监督机制和转升条件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四、针对“3+4”分段培养数学课程衔接的建议

  1.加强过程监督,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对接体系

  “3+4”分段培养试点的过程中,参与试点的学校要设立专门的项目机构,建立严格的对接体系,从学生管理、日常教学、实习实践、转升考核等各个各方面实行对接,分工明确,组织定期交流,共同调研分析。在此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全力配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研究统一的文化基础课程;中职院校的任课老师也要共同参与研究,课程教学的标准也要统一制定,积极开展校级的教研合作,适当强化英语和高等数学的教学。如果在中职院校阶段就利用了大量课时进行学习的专业课程,进入本科院校以后就无需再开设此课程。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3+4”分段培养试运行过程中,学校就要通过人才的引进和专业化的培训,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培养高技术型人才的师资化队伍。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对有行业实际经验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又要重视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的优化。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同时可以支持本校教师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的工程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发挥更有利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所有的分段培养模式中,众多问题的关键就是课程的衔接,而健全的“立交桥式”的职教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就显得势在必行。关于分段培养数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也会对其他的培养模式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嘉禾,潘雪涛.中本衔接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工学院及五所合作中职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7(20).

  [2]赵宇,杜文汉,陈磊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7 (20).

  [3]郭必裕,张忱.美国2+2与我国3+2专本分段培养的对比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10).

  [4]王鹏.高职司法院校与法学本科院校课程衔接新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7(26).

  (作者单位: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何先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