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性机理分析

  • 来源:新财经
  •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耦合机理
  • 发布时间:2019-11-13 22:55

  [摘 要]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发展是指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并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作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关键因素,前者以发展理念为核心,注重发展的基础性原则;后者强调直面贫困人口,做到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如何实现二者间的衔接与深度耦合,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耦合机理

  [中图分类号]F592.7;F323.8

  耦合是物理学的概念,通常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对方的一个量度。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发展是指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并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作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关键因素,前者以发展理念为核心,注重发展的基础性原则,后者强调直面贫困人口,做到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如何实现二者间的衔接与深度耦合,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新型城镇化的以人为本耦合精准扶贫的素质性脱贫

  1.1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

  据大英百科全书,所谓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数目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重点在于“城镇”,落脚点在于“化”,根本在于“人”。新型城镇化之所以谓之“新型”,关键体现在城镇发展的核心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发展,不单单是人口地理位置的简单位移,而是立足于“人”本身,只有真正地把“人 ”摆在核心位置,所有的措施都围绕“人”来进行,城镇化进程才能事半功倍。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本质上看即如何立本于民,将“农村居民”引向“城市居民”的过程。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1]

  1.2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与素质性脱贫耦合关系

  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2049万人;城镇人口库占总人口比重为58.52%,但距离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市规划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协调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我们必须走出“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使農村人口脱贫,加快城镇化步伐,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既要通过推动农民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解决农民“进不进得来”的问题,也同样要重视 “进得来”后就是“站不站得稳”“留不留得住”的问题。既要把贫困户从贫困线扶出来,扶上马,还要向前送一程,确保贫困“永不反弹”。

  2 新型城镇化的农民市民化耦合贫困地区人口合理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他们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但在城乡二元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突破的现实背景下,他们却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2]他们虽然以非农产业就业在城镇生活,但身份仍然是农民,不能同时获得城市居民身份,无法融入城市、平等地享受与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如果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注意考虑农民的心理状态、生活形态和现实情况,忽略贫困地区群众在市民化中出现的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扶贫,也就无法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

  2.1 要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分梯度市民化

  在推动贫困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将贫困群众一夜之间全部变为城里人,而是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贫困人群的心理情况和实际困难,比如对于年龄大的、伤残的,不愿或不方便迁离农村的贫困群众,可以鼓励其在家继续务农,政府无偿给予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并提供相应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逐渐将经营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化和现代化,从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对于愿意进城打工、有一定知识技能且具备市民化条件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则应由政府主导,帮助他们进城就业,让他们从事制造业或服务行业,发挥他们的劳动力优势;而对于还在接受教育的随移子女,则应当为他们提供市民化的教育保障。

  2.2 根据广西的实际特点,引导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

  广西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石山多,土地荒漠化严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建设与中东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相比,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农民,尤其是老农民,担心搬迁后旧房子被拆,生活习惯不适应,不愿意远迁。面对这些情况,就近城镇化不失为好办法。一方面,通过将居住在悬崖峭壁周边、地质灾害区域、高山半高山、石漠化严重等不适宜生活居住地区的贫困人口就近向城镇搬迁,既能使一些居住分散的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而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用怎么改变,同时也方便他们照顾自己的农业田地,通过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向“市民”平缓过渡,避免农民市民化带来的短暂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建设过程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3 新型城镇化的城乡一体化耦合贫困地区城乡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针对区域协调发展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应当要把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和农村经济社会、市民和农民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耦合关系加以对待,而不应将它们相互隔离,更不能对立起来。

  3.1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意

  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发展遵循的原则看,新型城镇化应具有城镇规模协调、城镇布局协调、城镇功能协调、城镇产业协调、城镇环境协调、城镇社会协调、区域发展协调等几大特征。[3]由于我国特殊国情,农村上亿的人口需要脱贫,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一历史性任务不只是重点发展大中城市,或者只着重发展小城镇就能完成的。城乡一体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城乡一体化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就強调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4]他强调要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习近平同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论述,是对脱贫攻坚进入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新时代如何引导城乡关系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贫困地区城乡的协调发展是脱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2017年,广西全年生产总值(GDP)203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44.6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4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2元,名义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5元,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比上年缩小0.04。[5]过去几年来,广西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使得城乡间区域发展差距趋于缩小。但也要看到,广西的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山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较差,发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城乡分割体制严重影响着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退化、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广西扶贫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贫困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推进四化同步不够协调、发展整体性不明显则是制约广西脱贫工作的主要障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使我们认识到,不能再局限于农业的范围来解决农民问题,而必须从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角度来考虑和解决农民问题。[6]当前,广西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切实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认清乡村贫困的根源、实施扶贫创新模式、建立贫困地区城乡互动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的战略。

  4 新型城镇化的优化空间格局耦合贫困地区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4.1 优化空间格局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197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9.99%,2017年年末提升至58.52%,18年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增幅为38.53%,回顾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城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过快的城镇发展伴随着城市的无序扩张、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粗放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出现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导致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显著。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是: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因此,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要求而言,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都必须要走优化空间的道路。

  4.2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是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优化格局,在农村贫困地区是块短板。在脱贫的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城镇化的空间格局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优化通过全面提升工业化生产技术,密切联系城镇间的互动,完善提升农村的基层设施功能,便利城镇间交通网络,来缩小城镇间的等级结构,使得原有的贫困地区能享受到更合理的社会资源分配,最终促使农村贫困区域的空间被充分利用,形成城镇之间空间结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体化的程度;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也通过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工作,反向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空间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可以说,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脱贫工作的质量,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也才能使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5 新型城镇化的产业集聚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脱贫

  特色产业扶贫是民族地区实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而城镇化的实施也为民族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扶贫提供了重要保障,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

  5.1 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提升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

  产业扶贫成功的机遇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科学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因此能够带动无污染绿色产业的发展;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的农民转变为市民。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质量通常包括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产业扶贫的思路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参与,采取“公司+农户+N”的多种形式带动农民脱贫。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扶贫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人口集聚,直接拉动区域投资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进而进一步扩展城镇规模和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能够通过产业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知识与技能,为其更快地实现向市民转化提供支持,最终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5.2 城镇化建设是特色产业扶贫的重要依托

  城镇是特色扶贫产业的集中区域。在精准脱贫中,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产业发展要素的集聚效应,优化区域的产业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地实现人口集聚,为促进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创造了条件。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末,广西常住人口4885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47万人,增长0.97%,城镇化率49.21%,[7]这个数据与中国平均城市化率超过50%仍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特别是搬迁工作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几年,广西的城镇化人口会进一步增多。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一方面居民对特色农产品会有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出来,为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储备。特别是对于广西这样贫困人口较多的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在就近城镇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更有利于避免农村空心化,形成辐射带动效果,发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6 新型城镇化的四化协同发展耦合贫困地区综合发展

  精准扶贫要精准到扶贫对象,但是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对当地最终解决贫困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要想使精准扶贫最终的措施能够落实,使扶贫的效果不反弹、不返贫,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而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内容的“四化协同发展”,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内需,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生产率,全面提高农民收入,为提升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6.1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环保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優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而破解传统工业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以兼顾的难题。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促使贫困地区的就业结构、土地利用形态不断变化,产业空间布局不断调整与优化,坚持扶贫与环保同步进行。

  6.2 加快信息化步伐,提升贫困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以广西为例的西部民族地区,导致贫困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影响。从客观上看,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力缺乏,是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的共性。从主观上看贫困户消息闭塞、“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管理主观教条等因素同样影响制约着广西贫困地区的社会综合发展。在信息社会,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农业信息化既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推动力。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8]在贫困地区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比如,通过“互联网+教育”,可以平衡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网+医疗”,可以让偏远困难群众共享优质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农业”,可以让优质的农产品外销大卖,而不是仅仅在当地自产自销;“互联网+金融”,可以快速实现针对贫困群众的小额放贷或集资,解决致富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互联网+旅游”,可以更好地推广民族特色旅游,如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等。

  6.3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村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广西要实现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最终胜利,必须因人因户因地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通过提高农村产业整体效率,关注不同区域的农村产业特点来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在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积极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做优广西特色现代农业,才有可能使广西的农村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民脱贫。

  7 新型城镇化的完善配套机制耦合贫困地区可持续保障体系

  2016年4月16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的配套机制对城镇化的发生和发展起推动和拉动作用,能够保障各方力量的生成与强化,并使之在城镇化中持续、有序发挥作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7.1 完善的配套体制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建立在一定程度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基础上的,新型城镇化要求一二三产业在城镇实现相对集中,并通过配套各个相应机制和服务来实现。一是需要有完善的市场利益驱动机制和政府规划引导机制。完善的市场机制能使诱导生产资料依循比较利益的原则流向获利最大的部门和地区,从而形成城镇化的基本动力;而完善的政府引导机制则对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地区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保证城镇化稳步健康发展。二是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保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做到基础设施要完善、优惠措施要到位、养老住房教育医疗要落实。三是有完善相应的服务机制,例如提供就业培训、信息等相关服务。

  7.2 完善的配套机制是扶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地理环境制约、人才能力不足、资金匮乏短缺等现实困境。扶贫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扶贫工作要做好,没有人不行,而要使扶贫地区可持续发展,没有好的机制不行。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贫困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全面进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应在激活和重构贫困地区内生资源的同时,构建起完善配套的外部可持续发展机制予以支撑。而新型城镇化的配套机制对内能激活和重构贫困地区内生资源,对外能强化制度供给支撑,两者耦合关系紧密。一是市场利益诱导机制和政府规划引导机制能够有效调配资金、劳动力、技术流向贫困地区,围绕贫困地区相关资源开发布局和发展相关产业,用政策手段、政策杠杆把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将贫困地区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二是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保障贫困人口在脱贫后不返贫。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确保其贫困群众在就业、生活待遇、子女上学、养老医疗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和思想负担。三是完善的服务机制,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农民逐步成为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2014-03-14)[2018-10-12].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3/14/content_2638989.htm.

  [2]欧阳力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3.

  [3]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6).

  [4]习近平.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EB/OL].(2015-05-06)[2018-09-06].http://news.163.com/15/0506/00/AOT3BLLO00014AED.html.

  [5]庞冠华.2017年广西GDP达20396.25亿元 财政收入2604.21亿[N].广西日报,2018-01-20(1).

  [6]刘彦随,陆大道.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基本态势与区域效应[J].地理学报,2003(3):381-389.

  [7]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4-26)[2018-10-12]. http://www.gxzf.gov.cn/gxsj/sjyw/20180426-691677.shtml.

  [8]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4-21)[2018-11-12].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1/content_5284783.htm.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精准扶贫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FJL006)。

  [作者简历]张淑瑛,女,法学硕士,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法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