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剧集创作方法论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视剧,导演,影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2-27 21:33
说起“主旋律”电视剧,外界常存一些刻板印象。传统观念里,“主旋律”题材较为严肃,自有一套固定的话语体系,生产、创作和发行市场度不高,观众也随之流失了。更因一些作品主题故事套路化、不接地气而被观众诟病。
叫好不叫座,是很多“主旋律”作品面临的尴尬。在导演吴子牛看来,过去的创作环境存在形而上的东西,出现个别不成功的作品波及了整个品类。事实上,只要遵守影视创作规律,“主旋律”作品是可以拍好的。从《天下粮仓》《国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到《于成龙》《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吴子牛也用一部部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今年,是“主旋律”作品爆发之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遴选出86部剧目开展“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下称“百日展播”),一大批优秀电视剧适时播出。
从播放情况来看,《老酒馆》《外交风云》《在远方》《谍战深海之惊蛰》《光荣时代》《奔腾年代》等剧在台网表现都可圈可点,热度颇高。在适应新传播语态和新审美要求下,这批剧作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质,这背后反映了“主旋律”作品创作理念和方法的迭代和嬗变。
题材:好的切入点可抢占市场先机
影视创作首先要解决“拍什么”的问题。此次“百日展播”题材多样,既有以现代科技化装甲部队为题材的《陆战之王》,有讲述空降兵英雄故事的《空降利刃》,还有书写新中国电力机车研发创新历程的《奔腾年代》,刻画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群像的《光荣时代》,以及描寫我国物流业进入新世纪发展历程的《在远方》……不少剧集关注的领域和题材在以往电视剧中鲜有涉及。
很多时候,影视创作选取了一个独特的题材切入点便能抢占市场先机。编剧马继红就表示,“找准选题”是《外交风云》成功的第一步。
2016年,导演宋业明和马继红拍完《彭德怀元帅》后,就开始寻找下一个选题方向,并最终将目光投向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
经过对此前各类书写国家发展成就的重大题材作品全面梳理,他们发现新中国外交是影视题材空白区,于是着手创作了完整呈现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外交进程的《外交风云》。
对于讲什么故事,马继红补充了一个细节。剧本原定从新中国成立前1948年的辽沈战役写起,以香港回归收尾。后在外交部和重大办专家建议下,改为以1949年新中国即将诞生为故事起点,1976年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尼克松为终点。“事实证明这种修改是合适的,剧的结尾为新中国外交第一阶段画了圆满句号,也为后续故事展开做了充分铺垫。”
除了题材创新,有些电视剧还需具备在特定命题下做出新文章的功力,比如《伟大的转折》。接到《伟大的转折》剧本时,导演李伟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重拍长征故事对现代人有何现实意义。最终,他决定全剧以红军的生死存亡与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成长为主线,展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韬略和伟大精神,这就从主题上与其他剧区别开来。
叙事:在风格样式上下功夫
正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希望的大地》,讲述的是改革开放人民富起来的故事。这一主题之下已有多部优秀作品,包括导演吴子牛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如何拍出一部既和同类题材相似,又有很大不同的作品?吴子牛认为,应该在风格样式上下点功夫。
创作中,他打破常规叙事,采用平行交叉叙事,既要保证人物放射性的发展成长,人物彼此之间又要有机联系,故事环环相扣、人物命运血肉相连。“整个故事中,要让这些主要人物共享事件。”
电视剧《老酒馆》在选题和戏剧结构上很巧妙。该剧选取了限制性叙述视角,以大连好汉街上的山东老酒馆为“戏台”,描绘风云激荡时代中来往的典型酒客的众生相。创作上,编剧高满堂摒弃了线性剧作结构,而以陈宝国饰演的陈掌柜以及秦海璐饰演的谷三妹为叙述中心,形成了多侧面描写林林总总人物的社会风情画卷。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有人说,这部剧有几分老舍《茶馆》的味道。
电视剧《光荣时代》则采用了主流视角讲述类型故事的创作方法。该剧总制片人马珂表示,所谓主流视角是作品要符合大多数观众认可的价值观,传递温暖、正能量。在这类作品中,观众可以找到代入感,抑或情绪的释放和渲染,或是内心的抚慰。
马珂提到,采用主流视角叙事的方法在全世界影视行业中通行,好莱坞的“英雄片”就是典型。他认为,用主流视角讲故事的方法并不局限于类型片创作,更可以运用到所有题材故事,这是具有普适性的创作方法。
制作:匠心品质 细节决定成败
在政策引导下,伴随着影视制作技术发展和审美水平提升,现在,电视剧更加注重精良品质和画面质感,资方也将更多预算用于制作。
作为出品方,浙江华策影视总裁赵依芳表示,当初决定投拍《外交风云》,团队就将这部剧定位为高品质、高质量、高传播力、高影响力和高投入剧作,同时注意运用年轻化、国际化的创作思维和传播手段。
有了这样的定位,华策影视的制作团队与编剧马继红第一次见面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准备花多少钱”,第二句话是“如果钱花少了,我们不跟你合作”。
这段对话让马继红“吓了一跳”,但也更有底气了。她介绍,在这部剧长达8个月的拍摄里,按照1∶1的比例搭景380多处;全剧有名有姓的演员500多人,群众演员50000人次,外籍演员都是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来的,真正做到不同人物有不同服装,不同年代有不同制式,不同故事有不同场景。整部剧从场景设置、演员素质、地域转换、年代还原都给人精耕细作的感觉。
拍摄《伟大的转折》时,导演李伟认为,要让今天的观众对长征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就必须在视觉上体现历史真实感,借用文玩界一行话来说就是要还原“包浆感”。《伟大的转折》剧本没有华丽的对白和传奇的故事,只有真实;片中呈现了大量贵州地貌和保留至今的建筑;剧中所有道具,包括一颗纽扣、一双鞋、一个子弹袋都要几经查证,与实际情况一致方能使用。
细节决定成败,在电视剧中尤其如此。电视剧《小欢喜》播出期间,“小欢喜细节”的话题频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伴随剧集的热播,网友们兴致勃勃,仿佛举着放大镜,一一扒出剧情中藏着的小细节,为剧方的用心点赞,同时将剧集安利出去。
《奔腾年代》制作团队对于细节的精细把控可以用“苛刻”来形容。项目开机前,制作团队翻阅大量历史文字资料,广泛涉猎专业知识,请教火车专业人员精确还原各种设计图纸。大到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各个阶段的火车车型,小到各类道具、各种零部件,都尽量与历史原貌吻合。
人物:重在塑造艺术典型
说到人物塑造,高滿堂认为,现在观众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更多是艺术形象,影视剧缺乏真正的艺术典型,例如《渴望》中的刘慧芳、《编辑部的故事》里的李东宝、《闯关东》里的朱开山、《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亮剑》里的李云龙等。“艺术典型形象可以准确折射一个时代,更具有收藏价值。”
高满堂表示,《老酒馆》中陈怀海人物的原形是其父亲,但真实生活中的父亲并不具备剧中陈怀海的典型性格。塑造陈怀海时,他对人物带有仰慕之情。他认为,只有对人物有了敬畏和仰慕之情,才能塑造出艺术典型形象。创作时,还要注意英雄产生于平民之中这一原则,只有使英雄充满平民生活的烟火气,才能使艺术典型人物充满丰富性和真实性。
电视剧《小欢喜》中,身兼总编剧和主演的黄磊透露,方圆是他理想中的父亲形象,而女主角童文洁身上则包含了黄磊姐姐的性格和语言特点。他认为,现实题材还是要夹带点“私货”,“因为创作要有感而发” 。
当下的“主旋律”影视剧,人物塑造逐渐摆脱了“伟光正”“高大全”这类脱离现实和不接地气的形象,更多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描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比如《希望的大地》就是呈现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之前的34年间,工、农、商、学、兵各个领域的小人物在改革浪潮中的人生沉浮与奋斗历程。
以典型人物成长与命运起伏带动剧情发展和主题表达是当前多数“主旋律”影视剧的常用方法,《在远方》《陆战之王》《空降利刃》《奔腾年代》中都有应用。比如在《陆战之王》中,就以张能量与牛努力两代“兵王”的性格、观念冲突与对抗,展现部队在前进和发展中的与时俱进。
谍战剧范畴里,《谍战深海之惊蛰》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搭建上有所创新。编剧海飞表示,剧中男主角陈山是三重谍报人员,而且他的性格与以往谍战剧中沉稳老练的谍战人员大相径庭,他是从小混混成长为红色特工的。此外,该剧打破了简单脸谱化和二元对立的模式,让剧情和人物关系层次更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主旋律”影视剧演员名气不大的现象不同,现在,越来越多大咖演员加盟“主旋律”创作。如《老酒馆》《外交风云》,会集了很多“戏骨”。此外,“老戏骨”搭配年轻演员的配置也很常见,片方在保障剧作品质的同时,又凭借青年演员的市场号召力吸引不少年轻观众。
技术升级:为故事服务提升质感
技术与艺术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先进的摄制和放映技术运用到影视工业,能够成就影视艺术质感,但技术终究是锦上添花,所有技术手段都是为故事服务。
比如李伟在拍《伟大的转折》夜戏时,采用了最新的数字影像设备——双子星机器在低照度下完成高质量影像效果,实现了用油灯来拍夜景的大胆设计。这与以往剧组打灯拍夜景戏的方式完全不同,演员真的对着烛台、蜡烛、油灯看字,而不是在白光下假装演夜戏。这种技术应用对历史环境的还原与仿真,更易让让观众产生共情。
拍摄电视剧《大江大河》时,正午阳光导演团队首次启用了“变形宽银幕镜头”,将画面比例从原本的16∶9变成了2.66∶1。这种新技术的应用是电视剧创作的一次大胆创新,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侯鸿亮表示,采用这一新技术使这部作品整体投入增加了1000多万元,不菲的花费给身为制片人的自己带来一定压力。但考虑到呈现效果,他还是支持《大江大河》的尝试创新,鼓励导演的技术追求。他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影视创作者要不断去触碰电视技术的最高标准。尽管有些技术追求未必都是对的,但在影视创作中,所有环节都标准化才最可怕。
年轻化策略:与时俱进 但不能弄巧成拙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年轻人不喜欢“主旋律”。今年,众多剧目通过一系列年轻化策略“收割”了不少年轻观众。这也证明了主旋律作品的“破圈”传播能力。
“我们既不能抱着老的戏剧观念孤芳自赏,也不能无视当代观众更新的审美需求,《老酒馆》一定要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英雄人物穿透隔离墙,深入当代观众心里。”创作《老酒馆》时,高满堂致力于打破年轻观众和年代剧之间隔着的一堵墙。
“这就需要与时俱进的包装。”该剧导演刘江说,拍《老酒馆》时,他尽可能从画面、服装、美术、置景、音乐等各个层面着手,让视听审美接近年轻观众。比如,剧中基本没有使用民族乐器,而采用电子或拉丁风格的音乐。喜剧元素也是《老酒馆》推陈出新的一个亮点。
《空降利刃》导演张蠡也表示,创作时会考虑在故事和人物上更贴合当代年轻人的观赏诉求,让剧中人物看点多样,角色性格突出。《空降利刃》融合了幽默、轻松、热血等多种元素,包括在情节设计中融入了现代流行的梗、有趣的台词等,希望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不过,过犹不及。不少电视剧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强加感情戏,反而成了年轻网友吐槽的“槽点”——“一些电视剧增加人物关系和感情线设计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但是玛丽苏式的爱情故事早就被我们年轻人抛弃掉了。”这也提醒制片方,创作还是要遵循创作规律,反之则可能弄巧成拙。
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
电视剧营销举足轻重,不少创作者意识到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作为制片人,杭州佳平影业董事长吴家平非常重视《在远方》的宣传推广。他介绍,剧集播出前在全国8大主要城市的地铁都投放了广告,并在全国60个城市的电梯分众传媒投放了视频动态广告,甚至将海报印在了联合德邦快递跨省的车辆和城市快递小车上,实现了跨界营销。另外,播出平台也给了该剧大量的宣传资源。“《在远方》之所以取得如今的收视成绩及话题热度,与宣传营销是分不开的。”
此外他还介绍,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远方》实现了海外同步播出,在马来西亚、葡萄牙等地取得了非常好的播出反响。
电视剧《外交风云》播出时,在不少年轻人当中掀起追剧热潮,不少年轻网友给剧中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起了个时尚代号——“外交天团”。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副主任朱礼庆表示,《外交风云》为平台带来了更多44岁以下的受众,该年龄段受众突破1000万人,成为北京卫视2019年最受年轻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来自另一家播放平台广东卫视的数据也显示,该剧观众群以年轻人和中年人群为主,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鲜明特征,特别是获得了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好评。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除了剧作本身品质过硬、故事精彩,《外交风云》开播前就实施的立体化传播策略起到重要作用。该剧在年轻观众聚集的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着力推广,尤其对年轻观众的拉动成效明显,很多家庭出现了三代人一块儿看剧的情形。
祝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