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数字票据的应用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问题,提出,推动
  • 发布时间:2019-12-28 12:43

  票据在支付结算、融资领域大放异彩,是金融市场常用的金融工具。但因传统票据存在真实性、安全性、及时性、违规交易问题,票据业务在无法形成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极可能成为规避监管、融资套利的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票据市场因市场规模、参与方众多、业务链条长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极佳的应用场景。区块链中分类账、共识、智能合约、时间戳技术是保障数据票据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技术,有利于防止贸易背景造假、一票多卖、背书不连续、审核困难等难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需认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风险并予以提前预估、防范。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票据业务对于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自從票据贴现业务出现以来,它就获得了各大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不断的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票据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路线,它凭借较高的信用评级以及较低的成本耗费从众多金融工具中脱颖而出,为企业所青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系统数据显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快速增长。2018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1450.71万笔,金额16.7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34%和32.40%;承兑1489.36万笔,金额17.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67%和31.99%;贴现419.24万笔,金额9.7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92%和39.91%;转贴现697.24万笔,金额34.45万亿元,笔数同比增长38.48%。质押式回购56.54万笔,金额6.16万亿 元,笔数同比增长28.50%。就当前形势来看,不难发现,市场中诸多金融产品都是在票据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其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对承兑人的信用等级加以判断亦或是分析市场供需之时,往往可以直接通过票据交易价来实现。由此可见,持续拓展票据业务,不仅有益于利率市场化的实现,而且在构建市场价格机制方面同样也有一定的推动效用。作为供应链金融工具中的一种典型形式,票据所涵盖的属性非常之多,像支付、交易、信用等等,它不单单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途径,与此同时,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票据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和票据业务相关的各类银行案件频频爆发,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例如2016年发生的涉金额高达39亿元的北京票据案。据调查,该行内部人员通过偷龙转凤的手段将农行分行保险柜中的票据换成报纸,后来,这笔票据流转到某中介手中,为实现套现同其他银行进行汇票贴现交易,最终,这笔钱直接流入股市。由于股市动荡导致款项无法及时回归,使得北京分行亏损巨大。任何一例票据案件的背后,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损失。故而,对于导致案件发生的原因,定然要对其追踪溯源,并将其作为经验教训来警醒后来者。

  现阶段,电子票据、纸质票据在实践中均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此外,票据市场中屡屡发生违规业务、违规交易等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配套制度尚不完善。

  传统票据的劣势与弊端

  事实上,对于把控贸易背景这一问题,银行审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具体来讲,银行在审核要件方面,往往只停留于形式审查,无法实现全面实质审查。如此,因风险控制力度的匮乏,为后续漏洞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这致使票据市场上出现诸多乱象:如操作不正规、票据投机、杠杆错配等等。此外,票据业务中存在的种种漏洞问题致使票据大案接连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的票据融资力度,同时也会让银行损失惨重。在现有的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逻辑下,银行无法对企业的真实背景做详尽的尽职调查,由此导致其难以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同等、及时的金融服务

  票据真实性存疑。就票据本身而言,其信息是极易伪造的,而且是真假难辨,这就使得银行无法全面掌控它的贸易背景,只能根据既定的标准来审核要件,具体工作还停留于形式上,无法真正做到防控风险的发生。

  流通安全存风险。不论是背书,亦或是打款,经常会发生不同步的状况,除此以外,损坏及遗失乃是携带纸质票据过程中惯好发生的问题。

  结算及时性欠佳。相关律法规定,承兑人要在到期日之前将汇票金额划拨给相应的持票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划拨时间往往不能及时,若是延长了资金结算日期,定然会造成审计与监管成本的增加。

  票据违规交易频发。为了牟获更多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一些票据中介会铤而走险,敢触碰一些违背法律规定的事情,诸如清单交易、一票多卖、出租账户等等。

  因为既有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在此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票据业务来进行融资套利,过分抬高融资价格,不但大大增加了市场风险,更严重者,甚至导致市场陷入瘫痪的境地。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带来了曙光。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票据市场因市场规模、参与方众多、业务链条长被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极佳的应用场景。

  数字票据的内涵廓清

  数字票据与区块链技术概要

  关于票据,我国并未从立法层面对其加以界定,只是明确的列举了本票、汇票和支票这三种票据类型。其中,汇票又可以细分为两种,分别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只不过是付款者或承兑人有所不同而已。所谓的汇票,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有价证券,但是要满足见票即付这一条件。

  就票据形式而言,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纸质票据,主体包含承兑人和申请人,而且票据上要由盖章或本人签字才能够发挥法律效力,通常,在到期日来临之时,承兑人要按照票据上金额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还有一种则是电子票据,它主要是以系统数据的形式存在的,在协定的日期,收款人可以持票据无条件的向付款者收取确定的款项。要注意的是,电子票据交易及承兑等都要借助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来完成。

  为了满足现代智能化交易的需要,数字票据被研发出来,作为一种票据形态,它主要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可编程票据,对于电子票据来讲,它相当于一种形式补充,当然,也是票据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现下的票据市场秩序。

  关于数字票据的运行架构

  一般而言,票据交易业务的完成要历经三个重要步骤,分别为流转、承兑、托收,这些在审计当中都是重中之重,当然,也存在极高的风险。故而,在实际票据管理过程中,定然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对这些业务流程加以优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重构流程。

  一般而言,票据在流转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进行算法的制定。比方说,为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交易双方共同协定好买入返售到期日,并通过编程完成回购业务,第三方将交易信息记录在案,并匹配买卖双方所持有的私钥和公钥,一旦完成匹配,就意味着整个流转步骤全部结束。数字票据系统的构建使得流转过程更加便捷。通常,持票者需将交易公钥发布在区块链上,而买方只需完成私钥匹配就能达成流转,随后,监管机构在数字系统中记录交易信息,这样一来,票据中介要想从中作梗就相当困难了。

  在进行票据托收之时,务必要提前在算法中明确其收款行、承兌行、到期日以及承兑金额等等,持票者需要在到期日自行申请托收,这时,监管机构会在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通常,不管是资金自动清算,亦或是票据托收,都属于优化数字票据管理的结果,能够让银行明确自身的每一笔资金流,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逾期风险。

  对于银行而言,票据的承兑其实就等同于授信业务。如若买方A和卖方B双方选择以汇票的形式进行支付交易,承兑行C接收A的申请,并在算法中明确票面信息,诸如到期日、出票日、开户行、承兑方式等等,再由监管机构在系统中记录这些交易信息。随后,申请人和承兑行在票据上签名,并将其交予买方。当票据到期后,买方便可以到承兑行兑现。

  分析数字票据运行优势

  通常情况下,由于金融交易双方所获取的信息内容有所不同,常常会发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就致使双方对交易物所持看法截然不同,至此,交易前后便极易出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一方面,为了谋获更多的利益,一方交易者往往会借助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来设置陷阱,从而使另一方交易者的利益受损;另一方面,交易者通常会利用监管漏洞来提升自身的优势,这或多或少会损害合作者的利益。客观来讲,市场机制在逆向选择出现之时,往往会陷入失灵状态,这时候,想要调整市场利率简直是痴人说梦。在此形势之下,一些信用等级不高的借款人跻身高利贷行列,但由于市场紊乱的影响,使得借款者的风险高低无法判断,这就对金融中介机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他们对借款者的信息问题作出专业的处理。作为金融中介,区块链技术可谓是独领风骚,在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成绩斐然,借助分布式记账方式在区块链中录入信息,并同其他机构合作,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以此来防范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下面所阐述的四项内容乃是优化数字票据运行的具体结果:

  应用分布式账本——信息对称

  当参与票据交易的主体有很多时,应用分布式记账是实现信息对称的最佳方式。通常,参与主体会录入所有的交易信息,并对其进行保存和验证。要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且在存储过程中不会丢失,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它在更新票据交易数据方面也能提供很大的便利。

  通过公钥和私钥的签证与加密,数字票据便可以发挥法律效力。着眼于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发现,其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一旦公开一个密钥,便不能够再算出另一个密钥,可见,票据签名是没办法伪造的,只有持有者能够解开密钥,这不但能够杜绝假票的出现,而且还可以发挥匿名功能,对持有者进行保护。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商业秘密的安全性,票据信息在接收方面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先要解开私钥密码,方可接收票据信息,而且信息的获取人仅限于拥有者。

  多中心化共识机制——去中介化

  我们知道,无需应用中心服务器便可以实现票据信息的存储以及系统的搭建,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数字票据的去中心化特性,它的建立主要是借助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的,省去了系统接入成本。另外,存储票据信息的过程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维护、管理等环节的成本投入。

  智能合约可视化——连续背书

  要知道,票据交易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各种风险,诸如道德风险、操作风险等等,而智能合约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客观层面来讲,不管是什么样的票据交易业务,只要它是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的,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这种模式来约束其数量、用途、方向等等,从而使交易秉承限制性、针对性、条件性以及筛选性这些原则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始交易前,将相关要求用代码的形式列入智能合约中,依托其所具备的数据透明、约束性强以及不可篡改等特性来对预防道德风险,像恶意赖账、逾期还款等等,当然,对于中介市场中的错配票据情况,同样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能够制衡交易人的资产与负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上的票据交易情况,并使价格指数更为真实,从而对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最开始的时候,不同的票据交易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时候,为了使交易更加可靠安全,就在票据交易流程中加入了第三方背书环节。后来,随着数字票据的出现,交易流程变得更加简便,背书环节被取消,不用再专门对贸易背景进行核查,只需预先借助算法来明确交易规则,然后让交易人签字,如此便完成了整个票据交易。

  不可篡改时间戳——高效审计

  信用于持票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在追溯信息方面,时间戳发挥着极大的效用,通过它来将所有的票据数据保存下来,便于后续的信息查找工作可以顺利完成。就票据权利而言,不管是它的产生,亦或是其转让,都能够通过时间戳全面的反映出来,这不但能够明确票据的权属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所有的信息数据提供给交易方,便于其利用区块链来验证和查询贸易背景。

  防范数字票据应用风险问题

  就实际应用层面来看,虽然区块链对数字票据的构建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由于该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定然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导致应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主要涵盖了两种特性,一种是消息传播机制,还有一种是点对点式的网络结构。由于节点的加入与退出是没有限制的,所以极易导致节点共识算法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受到外界的攻击,出现网络安全风险。

  另一方面,在进行数据存储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往往会使数据内容分散化。如此,数据节点以及传输时间就会出现偏差,再加上所使用的共识算法不一样,往往会致使交易回滚、区块链分叉等风险发生,无法实现交易共识的局面。

  此外,在区块链技术中并不存在加密机制,是对外开放的。通常,可以将自定义功能设置于区块中的节点上,但若是自行添加的信息中含有病毒的话,整个网络就会受到攻击,从而陷入瘫痪状态。

  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需要注意两点内容,一是公示机制,二是解密算法。当密码技术被破解出来,亦或是他人得到密钥并使用,往往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极大的影响,极大可能会产生技术背书风险。

  可扩展编程乃是区块链技术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当在具体扩展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查漏补缺,就极易出现安全方面的风险,进而使票据交易不能顺利完成。

  谈嵘 顾大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