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烧的6大误解你知道吗?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发烧,降温,医院
  • 发布时间:2019-12-30 17:55

  宝宝发烧了,好烫!怎么办?吃哪种退烧药好?能用物理降温吗?要不要去医院?……新手爸妈容易慌了手脚,一着急,就容易犯错。以下是新手爸妈最容易入的坑,你中招了吗?

  误区:只要体温超过37℃就是发烧

  健康人包活宝宝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超过37℃就算发烧。体温会受到昼夜变化、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宝宝,基础体温也会略有差异,使用不同的测量体温工具和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结果也都有所不同。临床上通常把肛温≥38℃或者腋温≥37.5℃定义为发烧,如果腋温高于38.5℃则认为是高烧。

  理论上虽然肛温更接近身体的核心温度,但由于测量不便,且会造成宝宝的不适,通常采用测量腋温的数据来代表体温,常见的为水银体温计,现在电子体温计也很普及了。测腋温仍不算太方便,更简便的是采用红外线体温计测量耳温或额温,但精确度要差一点,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家长要注意观察测量宝宝的体温变化趋势,不应以某一次测量超过37℃就判定宝宝发烧。

  误区:宝宝发烧了,要盖被捂汗

  以往很多家长都听过“发烧了盖上厚棉被捂身汗就好了”的说法,还有人在吃过退烧药后,确实有出汗的反应,体温也随之下降了一些,但这不等于要用盖厚被、多穿衣的方法来捂汗。要使升高的体温降低,通过体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保证足量喝水的前提下,如果所处的室温较低,可以使用空调暖风提高室内的整体温度。如果单纯依靠盖被捂汗,小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宝宝脱水,引发严重后果。发烧的宝宝应该根据室温,尽量少穿些衣服,盖轻薄舒适的被子即可,更有助于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

  误区:物理降温安全且效果好

  虽然有些研究提示在使用药物退烧的同时,用温水擦浴的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体温下降,但实践起来较难掌控,擦浴后宝宝全身大面积水分蒸发,在带走体表热量的同时,也会增加宝宝寒战、皮肤起鸡皮疙瘩、哭闹等不适反应。因此,目前的循证指南不建议用温水擦浴的方法给宝宝降温,更不推荐用冰水或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烧。帮助宝宝降体温的方法既要保证安全性,更要考虑宝宝的舒适度。

  误区:给发烧宝宝吃高蛋白食物

  有些发烧的宝宝会比平时显得没精神,食欲下降,烦躁或“发蔫儿”,有经验的家长可以暂时在家观察照顾宝宝。在饮食上要注意给宝宝吃清淡的食物,补充足够的液体,包括少量多次饮白开水(可以酌情给适量纯果汁)、喝稀粥、蔬菜羹、吃汤面等,有些家长认为鸡蛋羹有营养,宝宝生病时爱吃就可以多吃些。要注意高蛋白的食物会增加宝宝的消化吸收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一般宝宝每天1个鸡蛋加1到1两半的肉类就够了,宝宝在生病期间因为食欲下降,可能会导致营养有所欠缺,可以等病愈后再逐渐补回来。

  误区联合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更好

  推荐可用于儿童的退热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两种,常用剂型有混悬滴剂和混悬液,滴剂浓度较高,使用剂量相对较小,更适合小宝宝。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改善宝宝的舒适度。对于2个月及以上的寶宝,建议体温超过38.5℃或者发烧宝宝有不舒适的表现时即给予退烧药,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对于6个月及以上的宝宝,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具体用药剂量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往曾有研究认为联合或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的降温效果更好,最新科研认为,这样做不但不能改善退热宝宝的舒适度,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容易混淆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因此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联合或交替使用。

  误区:宝宝发烧都要尽早去医院检查

  虽然宝宝的发烧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关,但如果发烧宝宝的精神状况良好,饮食、睡眠、玩耍等都没有明显影响,服用退热药后体温有所下降,是可以暂时在家观察的。家长悉心护理,尽量帮宝宝缓解不适症状就可以了。大多数的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发烧2~3天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只有当宝宝有以下情况时才需要及时就诊:

  不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40℃,并伴以下任一情况:(1)拒绝喝水、进食,有尿少、哭时泪少、口舌干燥等脱水表现;(2)精神状况差,持续哭闹或表情淡漠;(3)持续腹泻、呕吐;(4)大宝宝能说出头痛、耳痛或其他不舒服等。

  宝宝发烧持续超过2~3天,均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严重感染性疾病。

  周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