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荒诞世界悲痛袭来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荒诞世界,悲痛,感情
  • 发布时间:2011-01-17 14:14
  电影:《父后七日》

  导演:王育麟 刘梓洁

  推荐:专栏作家杨文

  网友又又评论:荒谬过后,让你能真正体会到失去一个人的伤心,却是在许多的不经意间。

  早在2009年某日,参加一场丧葬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把这一切拍成电影,一定是个绝妙的讽刺,那些压抑着的情感表演,让每个人的心头都很纠结,喧闹的锣鼓、纷繁的规矩、座次的排定、哭与不哭的命令,把七日的丧葬弄得疲心疲力,目无表情,只等到葬礼完毕,坐在回广州的飞机上,那一阵失去的痛楚才慢慢袭来,不能自拔。

  《父后七日》就是这样的电影。如果说感情,这会是我2010年最中意的一部电影,但非欣赏。电影很散漫,各种各样的小细节充斥其中,中年妇女的唠叨,门面的讲究,浅薄的玩笑,倏忽而来的悲痛,真实得有些夸张,带着最原始的描述,让人的脑海里不断地回忆着曾经经历的某个时刻,那些不断聚集又被打散的情感。导演也似乎不愿意给观众宣泄感情,他总是克制地叙述这么一个过程,让人迫不及待地期盼着一场情感大爆发。

  严格来说,如果导演在最后设置一场高潮的泪点,这也许又会哭倒千万人,但假若那样,这样一部电影便再无多谈的必要了。既然选择最朴实地记录,那就该朴实到底,所以你看到最后,儿子还是在那木无表情地卖卡拉OK带,女儿还是在四处奔波,直到最后一个镜头,旁白响起,才给了观众一个冷不防的心灵感动。

  直到父后某月某日,我坐在香港飞往东京的班机上,看着空服员推着免税烟酒走过,下意识提醒自己,回到台湾入境前记得给你买一条黄长寿。这个半秒钟的念头,让我足足哭了一个半小时。

  “我也经常忘记。”女儿如此说。她忘记了父亲的死,以至于总是冷不防地记起。

  电影是根据散文改编,由原作者执导,这是个很有趣的尝试,好处在于很是能抓住原著中那些在轻盈与沉重间反复的情绪,并且能把那些文本中呈现的节奏很好地处理,但坏处也在于作者过度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使得电影也似散文般漂浮。记得原著中有句话,大致是说希望这一切变得轻浮,电影有点这个意味,最突出的是关于师公(道士)的描述,一是其与初恋的感情回忆,一是其与初恋的儿子的相处。诚然那段回忆的手法戏剧性十足,却在全篇中显得突兀而又可有可无,而相处的段落,便有些索然无味。

  由于是新导演的处女作,所以我们能原谅一切的过失,毕竟,那些过失也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你抱着大哭一场的情绪来看,这实在不适合你,它只适合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完最后的字幕,关灯,睡觉,长长地回忆着关于电影关于自身的每一个细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