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改变了故事的结局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参与,改变,故事,结局
  • 发布时间:2011-01-17 14:34
  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一位名叫伊凡娜的女士把自己的Sidekick手机丢失在纽约一辆出租车的后座上。

  伊凡娜请求在金融业从事软件工作的好友埃文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声称归还手机必有重谢,而这封邮件可以到达她的手机。几天之后,在手机的下落依然如石沉大海的情况下,伊凡娜重新购买了一部手机。电话公司在服务器上存有她的信息的备份,这些信息被转移到她的新手机上。收到这些信息之后,伊凡娜发现自己丢失的手机在皇后区一个名叫莎莎的女孩手上。伊凡娜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这个女孩使用她的旧手机为自己及朋友留影,而且把这些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四处扩散,它们也被转到了伊凡娜的新手机上。

  埃文立刻给莎莎写去了电子邮件,解释相关情况,要求归还手机。莎莎回信说她没有那么愚蠢。莎莎说是她的兄弟在出租车上捡到手机之后给她的,而埃文坚持要求归还。莎莎最终回了一封错字连篇的电子邮件,用漫不经心的语气说:“我才不在乎呢,以下是我的地址:花冠大道108号20栋37室。你有种就过来,我会还给你手机,不过是用它来敲你的脑袋。”

  埃文拒绝前往,一是因为他觉得此地址必定是假的(事实也果真如此),二是他害怕信中提到的暴力威胁。他决定将此事公之于众。他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网页,上面有莎莎的照片,以及迄今为止有关整个事情经过的一篇短文,声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教育人们“懂得拾金不昧”。原始网页6月6日上线,几个小时后,埃文的朋友及朋友的朋友开始到处转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当天晚些时候,埃文第一次更新网页,发现他的朋友已经做了某些网上侦探工作,在社交网站MySpace上发现了一个网页,载有莎莎及其可能的男友的照片。埃文在第二次更新当中提供了更多的有关手机如何丢失、它现在的主人是谁的背景。在当天下午的第三次更新中,他告诉大家一位纽约警察局的官员看到了整个故事,写信教他如何向警察请求立案。

  当晚,一位叫做路易斯的男子写信给埃文,说他是莎莎的兄弟,是一位军事警察。他说莎莎是从一位出租车司机手中买下了这部手机。路易斯要埃文停止骚扰莎莎,暗示说再继续下去就要他好看。那晚事件的另一进展是,埃文的故事上了Digg。Digg是一个协作性新闻站点,由用户提交新闻,Digg的首页每天有上百万读者。

  这个故事显然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埃文每分钟收到10封电子邮件,人们询问手机的下落,给他打气,表示愿意相助。每一位曾经丢过东西的人都会对那些捡到别人的物品而昧着良心留下的人怨气冲天。埃文受到渐次增加的读者群的鼓励,他在自己的网站上不断发帖评论。10天之内他更新了40次,地方和全国性媒体都开始热切关注此事。

  埃文为他的读者建立了一个BBS,供他们讨论如何帮助他找回手机。

  在这段时间内,莎莎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和埃文沟通有关手机的事情,他们给出了各种不一致的说法:她母亲从某个人的手中买到手机,莎莎把手机卖了,所以目前手机不在她手上,如果埃文肯付100美元,她可以把手机再找回来。路易斯宣称他们要以骚扰罪名起诉埃文,他的朋友们也加入进来,写了更多威胁性的电子邮件。埃文和伊凡娜联系了警察局,但警察局认定手机是丢失而不是被盗窃的,这意味着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于是纽约市政府的好几位工作人员写信帮忙处理埃文的控告,包括一位警察局官员,他提供了纽约警察局的内部文件,解释了控告的处理流程。截至此时,关注此事的读者已达上百万之众,数家主流媒体也予以报道。纽约警察局拒绝受理的行为引发了众怒,其后,警察局修正了自己的立场,派出两名警探同伊凡娜谈话,同意把手机作为被盗窃而不是丢失的财产来对待。

  6月15日,纽约警察局的警员逮捕了莎莎,取得了那部手机,还给了它的原主人伊凡娜。在女儿被捕的当天,莎莎的母亲对记者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未想到一部手机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头疼事。”引发头疼事的其实并不是手机,而是那群集结在手机另一端、阅读埃文的网页、发现了MySpace上的档案和莎莎家的地址、共同向警察局施压的网民。在实现了原定的目标——公开谴责莎莎和收回手机——之后,埃文和伊凡娜拒绝起诉莎莎,她随即获释。

  贯穿整个故事的一个主题是群体行动的力量,特别是在拥有合适的工具的情况下。尽管埃文表现神勇,但以其一己之力他也无法拿回手机。他利用了自己现有的社交网络把消息散播出去,此举帮助他吸引了一个庞大的关注伊凡娜的不幸的人群,这群人不仅仅是读读标题,而是愿意做更多的事情,他们的深度参与甚至改写了整个故事。

  (林文生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未来是湿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