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挑战,布局,创新
  • 发布时间:2020-03-17 13:3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宏观层面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我国从一个低收入水平国家发展成为中等偏上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仅次于美国。这个发展过程极为艰辛,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仍旧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我国已有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削弱。现阶段,劳动成本、土地成本颇高,环境约束的程度愈加明显,传统以低成本促发展的优势现今已不复存在。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生产力布局上也面临不均衡的状况,城乡发展、东西发展之间的差距十分显著,而且产能不足与产能过程同时存在。

  最后,我国经济发展仍旧隐藏较多风险。现阶段,国际贸易形势日趋趋紧,由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冲击着多边贸易的发展,而我国在国际贸易交易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此外,国内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促进虚拟经济膨胀,进而高泡沫、高杠杆问题逐渐凸显,这将严重冲击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推进金融风险的集聚。

  为了缓解现有金融问题,需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层面进行整体规划与发展。其中,创新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中重要驱动力,能够协调解决不平衡发展的问题,而绿色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开放解决的是内外经济联动等问题,共享主要是缓解社会公正公平等问题。

  中观层面

  高质量发展能够提升产业的竞争能力、改善国际分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大会议上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将重点聚焦于产业结构升级上,即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关注度。而实现产业结构向高质量发展是供给端体系改进的主要抓手。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发展四十余年,基础环节仍旧相当薄弱,而且产业的种类也并不完备,为了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主要推动发展工业化来弥补产业的空白区域,进而在產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完善产业体系,而且现有较多的产业发展在国际地位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潜在的风险,“大而不倒”以及受制于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虽然较多产业规模比较庞大,但是这类产业大多集中于低端水平,技术含量很低,在国际地位上拥有的话语权很薄弱。一些高技术产业仍旧依赖于国外进口,这给予跨国公司对产品输出的价格垄断权利。对此,为了从根本上削减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需要重点关注具体产业发展,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实施。

  微观层面

  高质量发展是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发展。目前,中国很多产品和服务在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是这些产品所持有的附加值却很低。究其根源,我国企业虽然生产了很多产品,但是其带来的巨大利润大多被外企所持有,并非我国企业所有。

  造成中国企业附加值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现有的设计能力、开发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整体能力不高。我国拥有的核心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外,大量的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外企手中。而随着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内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在与外企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国内企业只能从事技术水平不高的领域。二是缺乏自身销售渠道。很多国内企业对国际市场缺乏经验,尚未建立起自身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只能依赖国外销售企业,因此不得不将大量利润拱手让人。三是缺乏知名品牌。很多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起步较晚,尚未建立能够被国外消费者广泛认可的知名品牌,无法形成品牌溢价,无法提高利润率水平。

  为了促进高质量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从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等领域进行突破,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要发展方向,从而使企业能够在较低资源环境损耗基础上获取更高附加值,进而提升经济整体的经营效益。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质量发展战略方针是我国未来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持续性稳健发展的指引方向,同时也是各项经济政策、宏观调控政策等制定的参考依据。为了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遵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抓手,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动能。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转换以及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阶段,优化增长动能是维系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转向为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发展。在投资领域,既要对投资结构进行优化,又要提升投资的效益;在消费领域,大力推进新型产品的研发、鼓励业态的创新、鼓励消费属性从模仿性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型;在进出口领域,摒弃一度追求贸易顺差的思维理念,发展对外贸易均衡发展的战略。

  其次,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投资、提升技术含量以及运营模式上进行转型变化,对企业的治理环境进行优化。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加速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分配,缓解资源错配。

  最后,从产业驱动方面进行优化,即由传统产业驱动逐渐转向为新兴产业驱动,通过综合推进新型产业的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的改进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第二,调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整合与规划。而对结构的调整是提高发展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以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基本要求。

  一是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优化管理。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主要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导致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造成了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和社会资源大量浪费。为治理产能过剩,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设置环保门槛,对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坚决淘汰。

  二是从区域结构上进行优化管理。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对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引领各个地区发展其区位优势以及通过空间优化产业布局来推进结构的转化。

  三是对现有的产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管理。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往往取决于这个产业中领军企业。领军企业能够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且显著的带领作用,通过高效与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等多层次的合作建立一个战略联盟,来推进国家、地方及社会创新资源的集聚,带动整个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三,促改革。优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缓解经济发展中各项矛盾的必要保障。

  首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来推动混合所有制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降低国有股权的比重,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丰富了企业的治理结构。

  其次,加速推进商事制度的改革进程。从简政放权、放管服领域进行优化,通过公平竞争来激发企业的活力,主张出台普适性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减少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歧视性政策。打破垄断竞争环境,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民企与国企的协同发展,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力度,用技术提高竞争的透明性。

  最后,从财税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上进行改革,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关系,遵循效率与公平两大基本原则。

  第四,扩开放。逐渐扩大对外开度程度,这也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提升发展水平的必要手段。

  首先,从提高贸易交易的竞争能力着手,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快形成核心的竞争优势,在加工贸易政策执行上保障其稳健性和持续性,积极调动企业主体的角色发挥,通过产业链分工合作来提升企业在全球贸易链上的地位。

  其次,充分运用外资。优化利用外资环境,从打造良好的外资平台开始,吸引外资进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此外,还可以从放宽市场准入加以辅助,保护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

  最后,提高对外投资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对外投资,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需不断将对外投资形式进行创新,在全球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网络结构,包含服务、生产、贸易和投融资活动等,培育国际竞争的性优势。

  第五,防风险。防控金融風险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议题,着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只有从风险上进行防范才能够稳定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同时这也是决胜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首先,需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牢牢管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有效避免金融脱离实体快速膨胀。因此,需要从制度环境、政策制定等领域入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改善金融服务。

  其次,精细化的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加快推动“僵尸企业”的清理,对于无效低效的企业实施清退处理,进而促进资产、资源的盘活。加大对地方债务的管理,分门别类的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有针对性的管理地方债。

  最后,从资产泡沫层面上加大抑制力度。通过对金融、财政、法律、土地等多样化手段来建立合乎现状、国情的长效机制,熨平经济的大幅波动,抑制资产泡沫。

  尹冰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