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提升对策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投资,管理,原则
  • 发布时间:2020-03-17 13:40

  资管新规进一步强调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意义,而要想将刚性兑付逐渐消除,就必须对投资者进行适当性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完全剥夺其投资的自主性,而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到现代金融交易“卖者有责”与“买者自负”的诚信原则和契约精神。金融机构必须要秉承“卖者有责”的基本原则进行业务活动,只有金融机构先负起忠实勤勉的义务,才能基于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来要求投资者“买者自负”,二者之间相互配合,真正打破刚性兑付。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甚至可以说是对整个行业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是实施管理的力度较弱。在金融机构的现实运行中存在许多矛盾点,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不可将产品销售给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这一基本原则与金融机构的销售业绩及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矛盾。当前,金融机构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主要是基于有关部门的监管,若离开了监管部门的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就有可能会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将相关规定束之高阁。因此,金融机构对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还不够深入,有许多金融机构都仅仅是应付了事,离真正做好做优还有一段距离。

  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问卷是帮助金融机构进一步了解投资人个人现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有助于对投资风险的规避。但是在现实的工作里,有许多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会刻意引导投资者虚假填写信息,进而为他们推荐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对投资者的风险评估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管理的形式重于实质。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金融机构的管理体系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造成了二者不相匹配的问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中明确表达了资产管理机构具有“对普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金融机构一般会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有意向的投资者进行一些基础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估虽然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操作,但其准确性却不容易掌握。资产管理机构往往并不能通过这种问卷调查方式真正了解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投資者在填写调查问卷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具有一些主观性,不能对自己当前的状况进行客观分析,甚至有些投资者会刻意对事实进行包装,以此来获得对高端金融产品的投资机会。这样一来,就会使资产管理机构对投资者自身的情况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推荐购买与其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的金融产品。调查数据显示,若仅使用调查问卷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准确率不足40%。

  三是实行分业监管制度下监管规则的割裂。各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章制度分布零散,不容易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长此以往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这也直接导致在对金融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时,各种金融机构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不同。不同的问卷内容必将导致不同的评估结果,甚至对同一对象以不同的方式得出的结果截然相反,既会使投资者面临困扰,也会使金融机构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做出错误判断。

  对策与建议

  建立多元化管理方式

  首先,要积极应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投资者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投资者的财务实力、风险偏好、风险认知水平、投资经验进行评估,更精准地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衡量。

  其次,在资产端的风险管理中,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更好地对资产风险进行分类评估,而后建立智能化系统,将投资者情况及投资产品的匹配规则嵌入模型化、智能化的适配系统,利用智能分析进行匹配,减少风险投资中的人工干预。

  最后,可以强化线上平台服务,通过网络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及其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认知水平,进而更深层次地普及“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

  建立形成科学管理体系

  一是做好对投资产品的风险评估。产品风险评估是指在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其所承担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估与预测。对产品风险的评估能够增加投资的稳定性。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金融产品风险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投资者可以经由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状况,并与其他投资产品对比,从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可以使其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更可控,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在资产端风险识别和管理上的附加价值。

  二是做好投资者评估。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活动之前要先对其客户进行了解与评估,这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核心。一般而言,可以先对其客观实力进行了解,而后对其主观风险偏好进行分析,以此来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整体评估。在信息科技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的今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投资者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其客观实力有更加准确的了解。主观风险偏好则更加侧重于对投资者综合投资能力的认定。综合投资能力主要包括投资者的个人投资规划、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知能力等,具体的评估方式可以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须定期重新测评或者进行局部调整。

  三是做好投资产品与投资者的匹配。产品风险与投资者的适配要以上述两点评估为前提,否则二者的适配就无从谈起。建立产品与投资者适配体系的目的在于降低投资者金融投资风险的同时,为其打造足够的空间来选择投资产品。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只有准确地把握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对投资者进行区分,并将其与相应的投资产品相对应,以此来实现资产和资金的精准匹配。在此过程中,资产管理机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规则。

  首先,二者的匹配必须以风险承受能力为衡量标准。其次,一旦发现投资风险超过正常限度,就应该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及时规避,并积极引导投资者回到正常投资轨道。此外,还要根据投资产品所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其进行一定的分类设置,而后对每一类投资产品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再次,对于投资风险较高的产品,要设置单个投资人最高持有金额,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分散,以防一些投资者对高风险产品进行盲目投入。最后,在为高龄等特定投资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进行特别的风险提示。

  四是进行全面及时的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机制主要应用在产品销售中,可以更好地将投资者与投资产品匹配,有效降低资产管理机构不当销售的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对资产管理机构的要求相对较高,在交易期间必须正视其受托人的特殊身份,在交易活动中履行忠实勤勉义务。具体来讲,在投资者的资产信息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告知投资者,让投资者可以及时了解情况,而后采取相应的风控措施。这就要求资产管理机构完善投后风险预警监控体系,根据预警结果对投资产品实时调整评级,并将相关的动态及时向投资者进行披露。

  五是不断对投资者进行引导和教育。投资者教育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投资者教育发挥着基础作用。互联网是投资者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资者教育,可以使资产管理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使金融知识更好地普及。

  晋小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