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反受其害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剧烈运动,咳嗽,治疗
  • 发布时间:2020-03-18 16:20

  藥物治疗是指用一切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物质用于机体疾病,使疾病好转或痊愈,保持身体健康。而药物治疗有效的前提是选对药物、合理应用。如果用药不当,不仅无效,还可能反受其害。笔者整理了几个临床案例,希望对读者朋友在日常用药时有所借鉴。

  案例一:经常剧烈咳嗽,原是胺碘酮作怪

  近两月,刘女士常剧烈干咳、轻微憋气,充分休息后症状也难以缓解,严重时咳得全身出汗,甚至小便失禁。刘女士的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淡片状磨玻璃影,局部可见蜂窝状改变,怀疑肺纤维化可能。医生结合刘女士的CT检查结果,并详细询问了其病史,了解到刘女士既往并无肺部疾病史,但患有心律失常,近半年来一直口服胺碘酮治疗。原来,胺碘酮就是造成剧咳的“幕后黑手”!

  【剖析】胺碘酮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便是肺毒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种药源性的肺纤维化临床症状隐匿,早期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察觉。目前已发现100多种药物可引起肺损伤,大部分药物性肺损伤会伴有咳嗽等症状。另有文献报道称,咳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其他易引起肺损伤,导致药源性咳嗽的药物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麦考酚酸吗乙酯、呋喃妥因、奥美拉唑、部分抗菌药等。由药物引起的肺损伤发病机制多与过敏有关,停药后症状大多可缓解,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案例二:胃胀痛未分,不能一律解痉

  张先生最近几天自觉上腹部胀痛不适,食欲不振,且伴有嗳气、反酸。他自行服用了复方颠茄片后疼痛症状有所减轻,但腹胀却加重了,进食后腹胀更甚。张先生赶忙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和问诊后发现,他患的是典型的幽门梗阻。

  【剖析】张先生的胃病以“胀”为主,服药应选胃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可张先生却服用了解痉药,整个胃肠道处于弛缓状态,反而使胃内容物不能进入小肠,加上原有的炎症水肿,引起幽门梗阻,便出现了上述症状。幽门梗阻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幽门水肿、充血,同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等。

  临床上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患病的时间比较长。所谓“久病成良医”,患者一般对常用药和服药方法都比较熟悉,有什么不适常会自行服药,但他们往往不注意上腹部胀痛和挛痛的区别。一般而言,胀痛多与消化不良有关,属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治疗上要以胃动力药为主。如果这时应用解痉止痛药就会抑制胃肠的蠕动,使胀痛更甚。如有胃炎或溃疡等疾病的存在,还容易出现幽门充血水肿,可能导致幽门梗阻的发生。而挛痛多因胃肠蠕动功能过强,也就是胃肠痉挛,这时使用解痉止痛药方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如阿托品、普鲁本辛、复方颠茄片等胃肠解痉药能松弛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汗腺、唾液腺、胃液)分泌,因而能快速止痛。需注意的是,如果服用胃肠解痉药1天后,病情没有彻底缓解,极可能是药不对症,应停药并立即就医。

  案例三:止痛片治胃病,“血”的教训

  73岁的刘先生从年轻时就常自行服用止痛片止痛,由于效果“显著”,刘先生很少去医院检查,止痛片俨然成了他的“万能药”。不久前,刘先生又因胃痛服用止痛片。奇怪的是,平时立竿见影的药这次却失了效:胃痛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重。家属见其疼痛难忍,甚至出现吐血症状,赶忙将其送往医院。经检查发现,刘先生患有胃溃疡,而且胃表面还在不断出血。医生在为刘先生治疗时得知其平时将止痛片当作神药,遂对其进行了用药指导。

  【剖析】临床上常用的止痛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阿片、吗啡、度冷丁等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另一类是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或为上述几种药物的混合物。人们常说的“止痛片”多为后者,临床上常用于神经性头痛、肌肉关节酸痛、风湿病等。止痛片作用广泛,能明显地缓解疼痛,减轻症状。但其在胃内可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自然保护屏障,导致急性胃炎或胃出血。当胃黏膜本身就有病变如溃疡、胃炎时,则更容易加重病情。一般认为在胃病的活动期间应禁止服用此类药物,胃病非活动期间也应尽量少用。如必须应用,则应在进食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如需长期服用抗风湿药及激素类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加用抗溃疡药物以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如抑酸药物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以及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米索前列腺素等。

  >>小知识 常见抗癌药有哪些

  临床上习惯将抗癌药物分为细胞毒类抗癌药物和非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两类。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化疗药物,其功能主要是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癌细胞凋亡,从而消灭癌细胞。后者是非细胞毒类抗癌药,包括激素类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近年来,该类药物的发展有了很大突破。

  常见的非细胞毒类抗癌药又分为3类:

  激素类药物

  某些激素依赖性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等,它们的发生与激素失调有关,因此,应用某些激素或其拮抗剂可以改变激素平衡状态,从而抑制依赖性癌细胞的生长,如乳腺癌临床应用的他莫昔芬、依西美坦等。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能作用于癌细胞上特有的信号通路,达到杀伤癌细胞、但很少或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效果。靶向药物治疗是在精准诊断基础上的精准治疗,通过精确地找到疾病治疗靶点,并对疾病状态和治疗过程精确监测,最终实现对不同患者和疾病不同状态的精准治疗,达到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目的。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是通过调控人体免疫T细胞对癌细胞进行精准的免疫应答实现治疗效果,如免疫检测点单抗药物PD-1/PD-L1,能够特异性地与癌细胞上的PD-L1结合来抑制其表达,从而能够使功能受抑制的T细胞恢复对癌细胞的识别功能,达到抗癌的作用。

  此外,某些中药也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癌细胞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刘祖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