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教授到新乡贤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教师,敬重,地位
  • 发布时间:2020-04-26 17:41

  教授,指的是大学里资质一流、学问高深的教师;乡贤,说的是品德才学被乡人推崇敬重的人物。二者都是社会精英。本文主人公就是集二者为一体的杰出人物。他曾经凭着一支如椽大笔,写成了一个文职将军;他曾连续十年在“皇家”评论刊物《文学评论》上发表十篇评论文章,创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录,可能至今无人打破;他曾以文学批评集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个以理论评论获得鲁迅文学奖者,成为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领军,并成就了他在当代文学评论界的突出地位。2019年正逢新中国建国70周年大庆,他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丰年:

  —由徐怀中担任名誉主编、他任执行主编的《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共70卷、3000余万字)作为建国70周年献礼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

  —他主编的约85万字的《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并入選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他就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军旅文学评论家朱向前教授。

  淡出江湖 淡而难出

  朱向前籍贯江西萍乡,1954年出生于江西宜春,1970年从宜春参军入伍,2009年卸任领导岗位后开始居住宜春。原以为可以从此“淡出江湖”,过着隐居式的赋闲生活的他,由于名大才高,“淡出江湖”变得“淡而难出”。

  2015年初秋的一天,朱向前接到中国作协的电话,要他回北京参加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有关活动。朱向前开玩笑似的问道:“是不是又要我宣读颁奖词啊?如果是宣读颁奖词我就不来了。”因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给刘震云宣读了颁奖词。对方说不是,是要他代表茅盾文学奖60位评委发言,中宣部领导要来参加会议,并说内容不限,要求只有一条,发言时间六分钟。朱向前只好赶往北京,一路上打好了腹稿。开会时出乎朱向前意料,原以为按惯例不过来个副部长参加会议,没想到竟然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亲临现场。这就让朱向前有了点压力。要知道,他是代表评委发言,讲得好不好确实关系重大。会议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主持,并首先发言。接着是获奖作家王蒙、格非、李佩甫、金宇澄、苏童等依次发言,然后就轮到朱向前了。朱向前首先别出心裁地对包括王蒙在内的五个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各用一句话进行评价,然后简明扼要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一个命题:如何创作出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长篇小说仍然是对当下中国作家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会后朱向前刚回到宜春不久,中国作协《作家通讯》编辑部便来电话,说他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座谈会”上的发言受到普遍好评,刊物准备发表,索要发言稿呢。其实,朱向前当时只是腹稿而无文字稿,他只好根据发言追记成文。该文后来刊载在《作家通讯》2015年第六期上。不久后,朱向前又受中国作协创研部委托,先后赴安徽、吉林、四川、江西等省作协、文联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辅导报告。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朱向前更加忙碌,既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7套主讲嘉宾,讲述改革开放40年军旅文学发展,又参加首都文学界改革开放40年庆典活动,并且代表军队作家发言。

  由于朱向前对毛泽东诗词有着独特的研究,解读毛泽东诗词成了他一项常态的学术交流。近十年来,他先后赴十来个省市讲解毛泽东诗词200余场,现场听众达数万人次。

  除了上述活动,那便是著书立说写文章。2019年《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等大报发表多篇长文逾10万字。“前几天,《文艺报》总编梁鸿鹰打电话约我写一篇回顾七十年的军旅文学之路的大稿子,还要两副祝贺作协和文艺报七十周年华诞的书法贺联。实在是难以招架啊!”朱向前两手一摊,向我倒“苦水”。我笑笑说:“没办法,这就叫能者多劳。别人想‘忙还没资格呢!”

  反哺桑梓 甘为乡贤

  朱向前尽管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始终没有忘记反哺桑梓,积极为家乡文化建设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受人尊敬的乡贤。

  为了反哺桑梓,朱向前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不吝其力提携后进,扶持新人。宜春市编剧岳德林积极编写反映宜春本土生活的采茶戏剧作《南田印象》,朱向前不但对他的剧本提出修改意见,还观看彩排提出改进建议,并撰写剧评发表于《中国艺术报》,使得岳德林的戏剧创作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辅助项目资助。宜丰县作家刘建华写了一部反映天宝古村的历史长篇小说《天宝往事》,朱向前不但亲自阅稿,而且向北京的几位文学评论大家推荐,并与他们一道撰写评论文章,分别发表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等全国性报刊上,极大地提高了作者和作品的知名度。几年前,《宜春日报》编辑部搞了一次征文比赛,最后选出十篇优秀征文隐去作者姓名,请朱向前甄选评奖。朱向前完全凭着作品质量评了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其中一个一等奖得主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乡干部江琴浪。颁奖仪式上,江琴浪十分感激朱向前的不拘一格的大力提携,极大地增强了她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

  二是热心家乡文化建设。2017年下半年,几位热心文化艺术的年轻人经过努力拿到了“宜春市传统文化艺术协会”的牌子,可是凭着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实在难以撑起这块牌子,用一句形象的话说,那就是“小马拉大车”,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干的精神,发展宜春的传统文化艺术事业,在几位年轻人的恳切邀请下,朱向前应允当个总顾问,准备顾而不问。结果没想到这驾马车一跑起来还停不下来了,朱向前不光亲自为其出谋献策,还身体力行支持协会办了一个公众号,开办了《人物访谈》专栏,专门推介宜春本土的文化艺术及“非遗”等传统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稿件不足时就以《朱员外又说了》栏目替补。一年多来,《人物访谈》公众号相继推出30余位宜春文化艺术界的大咖,广受欢迎,点击量动辄数千甚至破万,不少稿件还在《中国书法报·硬笔书法》《宜春日报》《象棋》等报刊全文转载,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了本土文化宣传的一个品牌。

  为了支持家乡文化建设,朱向前还利用乡下老家的祖屋开办了乡村图书阅览室,自费15000元从北京租请了一辆柜式货车,运来自己藏书四吨半近万本无偿捐给阅览室,供乡亲们阅读。

  三是不辞辛劳地站台。经常为本地文化艺术界的开幕、展览、演出等各种活动公益站台、揭牌、致辞、题字。

  四是不遗余力地讲学,宣传毛泽东诗词与读书学习。近几年来,朱向前不仅讲遍了江西宜春十个县市区,讲课近40场,还到萍乡、新余、鹰潭、吉安、赣州等市和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陆军学院等许多高等院校讲课。2010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了一个21世纪论坛,第一场讲座便是邀请朱向前讲《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600多名省委省政府处级以上干部听讲,组织方联手新华书店运了1000本《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到现场签售并一售而空。

  兴趣雅致 健体怡情

  朱向前很欣赏林语堂的名言“生活的艺术化”,而朱向前的追求便是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

  走进朱向前的家里,从院子到室内,摆放和悬挂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石雕和木雕。厅堂里吊着三百年前的藻井,门前的麻石条都呈凹型,明显是几百年独轮车亲密接触的痕迹。他那由车库改成的茶室,从顶上的吊顶到地面的地砖,都是上了岁数的古董。那三块石窗,一对是“泥鳅背”,一块是“福”字图,都是三百来年的老物件。东面墙上一块五尺来长、两尺来宽的木匾,是康熙五十四年(1789)宜春县令江为龙书写的一块贺寿匾,阳刻四个大字“盛世耆英”。

  说到收藏,不能不说一说朱向前收藏的那架六百来岁的铁钟。那是一架明永乐十九年(1421)的铁钟,朱向前收来,就挂在别墅门前的一棵大樟树上。

  铁钟东边的后院还有一座吊脚小阁楼,名叫“春山阁”,是朱向前接待客人喝茶聊天的风雅之所。那里的一木一瓦、一梁一柱、门窗斗拱,无一不是朱向前精心收购来的古构件拼凑而成。他的文友、著名作家朱秀海在那里喝了几次茶,诗兴大发,写了一篇《春山阁记》,赞颂“春山阁”的秀美、典雅、大气、古朴。这就是新乡贤的情怀和雅致,怪不得他给自己取了个雅号“袁州员外郎”。

  书法是朱向前的又一爱好。朱向前在忙于各种应酬和收藏之余,认真练习书法,每天早上临帖一个小时,五年坚持不懈。朱向前根据古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经验总结,“取乎其上”,直接从临摹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着手,每天临摹,孜孜不倦。然后,又临摹苏东坡、黄庭坚、董其昌、文徵明等书法大家的作品。由于勤奋加悟性,朱向前2014年便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不少人纷纷向朱向前求取书法作品,或者请他题写牌匾、楹联、书名、店名。2018年,萍乡市耗资100个亿建设的“南正街”建成后,街口有一個大牌坊,萍乡市政府文化总顾问、“神州双管李”李远实老先生便慕名请朱向前书写牌坊楹联—曾任萍乡县令的黄庭坚哥哥黄大临的诗作“人物渡桥疑海市,楼台拍水信蓬壶”。

  另外,打乒乓球也是朱向前的爱好之一,每天下午3:30—4:30打球,雷打不动。朱向前乒乓球水平很不一般,普通人不是对手,省市领导中时有乒乓高手慕名来与其交手,结果大都甘拜下风,铩羽而归。

  朱向前虽然退休了,可是退而不休,时而“将军”(央视7频道当嘉宾时就要求着戎装出场),时而教授,时而乡贤。朱向前才不以教授自傲,甘以乡贤自乐。这就是教授的风度,这就是乡贤的情怀!

  曾福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