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地ETF

  决定ETF竞争格局的最关键因素是目标指数的开发授权。各家基金公司对于目标指数的争抢十分激烈,如今,A股市场的传统指数已基本被瓜分完毕,那些知名度高、代表性好的海外市场指数也大多名花有主

  时近年关,基金公司跑马圈地正酣,在各个类别的业务中,对于ETF(交易所交易指数基金)产品的拼抢成为重中之重。

  截至12月14日,2010年以来国内已成立或正在发行的ETF达到20只,是ETF产品自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发行最密集的一年。在2009年年底之前的六年里,国内总共只发行成立了8只ETF。

  “目前,国内很多投资者对于股票、期货、基金等产品都有一定了解,但对于ETF是什么,并不清楚。其实,ETF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兼金融工程部总经理许之彦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ETF既像基金一样运作,又像股票一样交易。它具有传统指数基金的优势,包括可以有效分享股市整体收益,适合长期投资等,同时又比传统指数基金具有更好的流动性、更低的投资成本、更高的透明度和更小的跟踪误差。正是由于具有多种与生俱来的优势,ETF在海内外的发展十分迅猛。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标普500ETF每天的成交额高达上百亿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把ETF作为战略性业务,并展开了对于ETF产品中最关键的要素,即所跟踪的标的指数的激烈争夺。

  群英逐鹿

  ETF是个新生事物,虽然优点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基金公司。

  然而,由于基金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较多行政管制的束缚,国内62家基金公司自主创新之路狭窄,“大而全”成为主要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来,基金业研发ETF的热情高涨,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但又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秩序的景象。

  目前,已有15家基金公司拥有或正在发行ETF,在62家基金公司中的占比接近1/4。其中,工银瑞信、华安、华夏、南方、易方达等5家基金公司各拥有两只ETF,另外10家基金公司只拥有1只ETF。据悉,其余多家尚未拥有ETF的基金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入到这场竞赛中。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虽然现在正在开发ETF的基金公司很多,但ETF的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上证所将推出20至30只有相当竞争力的ETF核心产品,并由几家基金公司在该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未来上证所将形成3至4只超大规模ETF产品,最大的可以到千亿元级别,“近期目标是出现规模达到500亿元ETF产品”。

  在ETF从美国引进到中国的过程中,刘啸东一直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留学,上世纪90年代进入美国华尔街工作。1999年底回国后,任上证所副总经理。“我很早就觉得ETF是个好东西,一直在努力把它引进到中国。当时,即使在美国,知道ETF的人也不多。”

  ETF起源于美国。1993年1月,由美国道富金融集团管理的SPDR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开始上市交易,全球首只ETF诞生。时隔约12年之后,华夏基金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只ETF产品—— 华夏上证50ETF,从此,ETF开始成为中国百姓家庭理财的工具之一。

  自2006年至2009年,易方达、华安、华泰柏瑞、工银瑞信、交银施罗德、南方、博时先后推出了各自ETF,基金公司研发ETF产品的速度越来越快。2010年以来,华宝兴业、建信、鹏华、海富通、国联安、招商、大成等也相继加入ETF管理人的行列,ETF市场呈现出群英逐鹿的景象。

  谁执牛耳

  面对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加入ETF的大战,ETF市场管理人格局的未来趋势扑朔迷离,谁将执ETF产品市场牛耳,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悬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华夏、易方达、华安三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ETF规模分别为259亿元、256亿元、74亿元,居于前三甲。华安基金基金经理兼金融工程部总经理许之彦介绍说,华安180ETF管理资产规模的最新数字已经突破百亿元。

  然而,现有的市场格局并不十分稳固,ETF前三甲正在受到后来者的有力冲击。以嘉实基金为例,该公司将与华泰柏瑞一起成为沪深300ETF的两家管理人。嘉实早在2005年8月29日就已成立了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注:传统指数基金产品),截至9月30日,其管理资产规模为334亿元。嘉实在正式获得沪深300ETF批文后,该公司原来管理的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将转型为ETF。届时,嘉实将有望问鼎国内ETF老大的宝座。

  那么,决定ETF竞争格局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呢?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是目标指数的开发授权。如果ETF所跟踪的指数具有广泛的投资者基础,那么,在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那些获得优秀指数开发授权的基金公司就已成功了一半。

  现在,国内实行ETF开发指数单一授权,即一个指数只授予一家基金公司,只有跨沪深两市的沪深300指数,同时授予华泰柏瑞和嘉实两家公司。因此,各家基金公司对于目标指数的争抢十分激烈,如今,A股市场的传统指数已基本被瓜分完毕,那些知名度高、代表性好的海外市场指数也大多名花有主。

  据悉,海外市场代表性最强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ETF的开发授权,已被博时揽入怀中。而嘉实、华夏、易方达则分别获得了道琼斯指数、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授权。

  兴利除弊

  专家介绍,实行ETF开发指数单一授权,主要是为了调动基金公司的积极性,让获得授权的公司享受垄断保护,以达到尽快做大ETF管理资产规模的目标。

  易方达基金的有关负责人表示,ETF在产品开发、系统建设、人员投入、营销宣传等方面投入巨大,采取单一授权有利于调动基金管理公司的积极性。单一授权还可以避免ETF发展初期的无序与恶性竞争,给新的ETF一定的成长空间。

  但是,其弊病也很明显。博时基金数量及ETF组投资总监王政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获得指数授权之前,容易形成基金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浪费行业资源。此种方式的竞争,没有市场及投资者加入,仅限在基金公司、指数公司、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有点本末倒置。”

  同时,单一授权不利于鼓励创新。而且,指数资源被众多公司平分后,每家公司都无法形成系列的产品线,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形成。

  针对这个问题,刘啸东表示,上证所将考虑ETF指数授权的退出机制,未来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基金公司加以甄别,必要时甚至可以收回ETF产品的指数开发的授权。如果基金公司开发ETF产品时没有压力,肯定是不行的。

  “在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放开指数的垄断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国外的通常做法。即使国外有排他性授权,也属于商业行为,而非行政行为。” 易方达基金的上述负责人说。

  据悉,在海内外市场的传统指数已基本被瓜分完毕的背景下,各大基金公司都在通过向中证指数公司定制指数的方式,来开发ETF。

  易方达基金的上述负责人认为,定制指数空间广阔,考验基金管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对产品发展趋势的把握。目前还很难说未来定制指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但是,如果指数公司不对定制指数业务进行前瞻性规划,未来将可能形成定制指数混乱的局面。对名称的争夺、编制方法不规范、在研究不充分的条件下仓促推出市场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