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农村金融的本质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猕猴桃,果农,柑橘
  • 发布时间:2020-11-06 12:01

  9月中旬,是猕猴桃开始收获的季节,河南西峡猕猴桃生态示范区,猕猴桃挂满枝头,又是一个丰产年。

  对于果农来说,丰产意味着丰收,因为有近在咫尺的南阳西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主要负责猕猴桃收购、销售。

  对于果农来说,这是定心丸。此外,果农也在拓展其他渠道。

  多年来,发展特色产业是广大贫困山区的首选,但在一些地方,曾因为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足,丰产并不意味着丰收,沉甸甸的果实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成为果农心头之痛。

  比如,数年前,有些地方曾大力发展柑橘,产量突然增大,而销售渠道开拓不力,柑橘价格一落千丈,甚至低于采摘人工费,结果自然只能柑橘烂枝头。

  变化的核心是有了公司去专门负责市场,市场搏击自然也需要公司作为主体,但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农业公司,要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对于以销售猕猴桃等农产品为主的公司,压力首先是资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金收购是果农的定心丸,却可能会愁坏公司负责人,因为短期内需要大量的现金。

  起步时规模小或许可从亲朋好友处拆借,但收购规模大了之后,这些只是杯水车薪。同时,作为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要把产品卖个好价钱需要错季,延长销售期,冷库必不可少,但这又是一笔大投资。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融资实现做大。但这类以收购、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因为缺少抵押物,通常难以获得抵押贷款。

  这也曾是广大农村农业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获取金融支持难度大。要扩大规模,更好地服务当地特色产业,却很可能会面临资金瓶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创新。

  以西峡为例,西峡农商银行通过“果贷通”绿色信贷及产业链信貸,缓解了一些农业企业资金压力。

  其实,一直以来,并不缺少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是早期的农场金融机构设置、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等本身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且带着比较粗放的模式,积累了不少信贷风险。

  比如,针对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相对单一,不仅无法满足“三农”的发展需求,而且造成了农村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甚至是资源的闲置。

  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扭转,但是还有很多改革需要推进,还有严峻的挑战需要应对,需要回归农村金融的本质。

  农村金融机构要进行“刮骨疗伤”,在市场化运营之外,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金融服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打造现代版乡村《富春山居图》。

严碧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