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与建议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困惑
  • 发布时间:2021-01-02 15:55

  【摘要】科学技术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师的技术技能思想水平高低对学生的培养指导十分重。由于多方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的岗位能力令人堪忧,笔者基于对职业学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提出解决思路,供中等职业学校借鉴。

  88年 9月 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科学技术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人才培养任务,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教师。但是目前专业课教师的工作量大,换岗频繁,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实际困难噬需解决。笔者从分析培养现状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借鉴。

  一、中职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与困惑

  (一)现状

  一是学历不均衡。新招教师学历水平,城市的中职学校与区县和农村职业中学相比,因地理条件、经济收入、政策补差、子女入学、就医、信息等先天性优势, 2000年初,就可以要求本科学历,现在则要求研究生、博士生学历,而区县和农村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则是, 2000年初,招聘教师只要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现在还只能要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即使部分区县人社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对高学历毕业生也是可望而不可及;在职教师学历水平,年龄在 45岁以上的教师, 90%左右的人员第一学历是中师, 10%左右第一学历是大专或者本科学历。

  二是转岗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结构改革和转型,企业转产,淘汰一部分专业,新增一部分专业,是既定事实。必定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转岗,转岗教师从课程理论到专业实践指导的学习、熟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成为工匠谈何容易;优秀教师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后,在教学岗位上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减少,在生产岗位的时间明显受影响。

  三是职称评审分散精力。众所周知,职称与收入直接挂钩,为加快个人职称晋升,所有教师都会刻意拿出精力和时间,研究解读评职文件,在加分高、得分快的版块使出浑身解数,用在提高技能水平上的时间相应减少。

  (二)困惑

  一是岗前实践锻炼不足。新增师资多数源于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开设的实践课时不足、设备落后、工位不够、要求不严、考核不硬,在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专业技能训练;到企业行业实践期间,一方面,大学生不重视企业实践,直接断送掉企业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怕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也知道留不住或者不想留这类中看不中用的“秀才”,对前去实习的大学生也只是安排一些非生产型岗位,更有甚者就是让前去实习的大学生报个到,不安排岗位,实习期满给开个实习证明完事。

  二是岗前培训的侧重点偏差。在通识培训,实践锻炼会在后续的一个周期中陆续实施。对新招考的教师,在入职前进行岗前通识培训,技能培训滞后。新教师岗前培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培训内容中暂时没有安排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教师文化课教师经过岗前培训,效果不错,但是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而言,能不能直接胜任技能课指导是值得商榷的;二是周期太长,一般安排 3-5年才能完成新教师岗前培训。

  三是岗位练兵不足。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一般在1:20左右,专业课教师的课时重,疲于备课、作业批改、学生教育、招生、自己的继续教育工作,无暇顾及专业发展及自己的岗位练兵。

  四是财政投入束缚着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

  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美容大赛,并获得冠军称号的重庆选手聂某某的成长案例(三年时间剪掉头模 3000余个,仅此一项就耗资上百万),在区县及农村中职学校,财政吃紧的现状,给予中职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资金有限,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到中职任教。首先是政府适当增加教育财政预算支出,区县的财政收入总量少,即使足额拨付 4%,同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就如九牛一毛,为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在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交流等方面增加预算,为防止教育经费挪作他用,还应该监督并奖惩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情况;其次是呼吁社会、企业行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走向社会,进入企业行业工作,作为人才终端的受益者,在人才培养的开端进行投入是必要的。企业行业有必要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提供生产实践岗位(不是管理岗位、也不是参观了事)、一对一指导的企业专家,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了解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理解并掌握关键技术环节和操作要领及规程,与职业学校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技术难题,进行技术革新、研发新产品,在帮助专业课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也让企业从中受益;再次是学校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根据实际需要,认真推荐、层层选拔,通过校内优秀教师一带一、送到企业实践(实践结束后,必须带回自己加工生产的合格以上等级的产品)、转岗培训、送到高校理论提升、参加和指导技能竞赛等途径提升教师水平。最后是教师自身要舍得牺牲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加强磨炼,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尽快成长。

  二是出台相应政策,缩短人才成长周期。首先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为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教育科研、评优晋级等方面出台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把对中职教师的评价纳入中小学一个类别;其次是人社部门和编委,在考虑中职教师编制、岗位职数、评审条件、招聘条件等方面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倾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职任教,鼓励中职教师岗位练兵,对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激励作用;再次是学校作为直接管理单位,做好人尽其用,物尽其才,不加重老师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进行岗位练兵;在对教师的综合考评中,注重业绩考核的同时,必须参考教师的实际付出,把绩与勤、德结合起来,而不是只考虑获奖等级及次数、论文发表篇数及等级、课题等等。同时加大对实训条件的改善力度、延长实训室开放时间、鼓励教师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不挫伤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有利教师岗位练兵,对培养教师工匠精神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捷树 .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与对策 [J].当代职业教育,2017(1).

  [2]陶文辉 ,马桂香 .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J].职教论坛 ,2017(2).

  [3]郭峰民 .工匠精神 [M].电子出版社 .201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