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来源:中国教育教研
  • 关键字: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 发布时间:2021-06-03 18:23

  【摘要】当前,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对此,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体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

  在小学时期,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分析各种教学问题,创新体育教学思路,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落实多样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

  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 1 教学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为追求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我国小学体育普遍存在“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不仅学校、教师对体育教学不重视,部分家长和学生自身对小学体育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在教学中,相较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的课时较少,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体育课时往往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大大缩减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违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初衷。同时,日常家长谈论或者对小学生辅导最多的便是文化课,关于体育课的知识很少涉及,正是受到教师和家长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体育无用的认知,形成文化课至上的学习观念。

  1. 2 课程内容

  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知不全面,日常参加体育锻炼多凭借个人兴趣来判定。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只有跑步、跳高、体操、跳绳等较为单一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体育内容也不容易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1. 3 缺少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在小学体育教学期间,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评价体制的完善,可以推动提升教学质量。但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健全,问题凸显,基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体育教学评价跟教师的考核并无较强的关联性,所以学校和教师往往忽略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而且体育教学评价通常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即使了解了理论知识,却缺少体育锻炼,也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另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执行并不彻底,不能切实地施展评价的监督和考核作用,也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

  2 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对策

  2. 1 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更加认真地对待体育教学,并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积极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其次,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运用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监管力度,督促学校全面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革新传统教学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再次,教师、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将文化课成绩作为教学第一目标,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 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定向培养小学生的某项技能,这个教学能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动,引导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充满趣味性,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帮助小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发挥自己的优点,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教师从主体转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教学目标也从过去的分数高低变成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情境教学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和技能,进入设计的角色中。教师可以在操场上用粉笔画出各种线条和图形,形成“迷宫”,这样就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热情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让小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充满热情期待。

  2. 3 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体育精神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在儿童时期积极地培养合作的精神、对合作的成果进行共享,是重要的能力和品质。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发展特点,很多行为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纠正、正确的引导。体育学科以运动为主,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渗透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教学期间,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6 ~8 人,相互之间认真观察动作的规范性、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等,让学生在体育活动期间,感知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而且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增强竞争意识,构建有凝聚力的团队,有效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 4 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促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锻炼,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兼顾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及可行性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严格规范学生的身体姿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加强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身体更加均衡地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符合小学生的身体情况,确保体质达到最佳水平。此外,教师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具有灵活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跑步、跳高这些单一的训练,要将枯燥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呈现,促进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根据学生的喜好制订体育项目,让学生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3 结束语

  为全面保障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资金投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加以重视。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岳岩. 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参花(下),2021(02):65 -66.

  [2] 邱飞.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思考[J]. 小学生(下旬刊),2020(12):51.

  [3] 杨立云.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 考试周刊,2019(14):13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