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来源:中国教育教研
  • 关键字:小学生,行为,习惯
  • 发布时间:2021-06-03 19:2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却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农村的生活环境与不良生活习惯影响,更值得关注。

  据了解,居住在我地的农村家长整体素质不高,其中一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且大都外出打工,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即使闲暇在家时,不是玩手机就是三五人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等。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一般学生的不良习惯表现为:独生子女的依赖性比较强;留守儿童的个人卫生比较差。由此可见,在农村地区,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低年级开始入手,唤醒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俗话说,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可想而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孩子成长。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受益的事. 当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长期艰苦的工作。该如何作好这件工作呢?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制定统一的班级行为规范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制定统一的班级行为规范很有必要。例如,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2 教师为人师表,给学生当好引路人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坚持不倒饭菜,能吃多少就盛多少,节约用水用电。待人有礼貌,不挖苦、不嘲笑学生。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才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乐意完成各项任务,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3 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孩子们一定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