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来源:中国教育教研
  • 关键字: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1-06-03 19:32

  【摘要】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目前多数学校高中地理教学仍只重成绩,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1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首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高中地理,尤其是在高考中,基本上是“无图不成题”,因此,学生只有正确读取图表中蕴含的信息,才能正确地解答各种类型的地理习题,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图表的读取能力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关键。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看到一幅图,先找到图表标题、图例、方向等关键信息,提高学生获取图表中有效信息及归纳其规律的能力,特别是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个同学都能手持一本地图册,跟上老师的思路。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基本上实现全覆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尤其在讲授一些抽象的规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如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这节课的学习中,每种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天气等的变化,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部分同学理解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可以使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理解更加容易。

  2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对策

  首先,地理课堂中渗透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理念,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之间必须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其次,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渗透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地协调的素材,并积极地指导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养成人地协调观。

  3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对策

  (1)重视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地理,指导实践活动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渠道。在大的政策及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加深他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创建开放式课堂教学形式。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乡镇的一些学校条件有限,大范围的开展社会调查及野外考察不符合实际情况,地理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搜集资料、积极交流,参与到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对策

  引导学生树立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的认识,这个可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进行渗透,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当今信息时代,需要的是一种全面的人才,因此在今后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并不断的付诸实践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不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