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做法

  • 来源:中国教育教研
  • 关键字:小学,数学,学困生
  • 发布时间:2021-06-03 18:32

  从事教育教学已经三十多年,且一直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切的体会到,整个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但是对极少一部分学生却有难度,这一部分学生被称为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一个班级45 人,所谓的学困生一般在15%左右,低年级比例要高一些,高年级比例低一些,其中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分析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1 关爱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发白内心地去爱他们,才会使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真诚的关爱比补课效果好得多。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困生,对学困生尤其要特别关注,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做到不歧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逐步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你会发现他们开始慢慢喜欢上你,乐意接纳你的教育,听你的话,从心理上消除他们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为转化创设出更加适合的条件。俗话说:“一句赞扬,胜过十句责骂。”对于那些经常受指责的孩子,一句赞扬无异于久旱逢甘露。因此,对学困生的进步,都要在课堂上经常表扬。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者在批注看到“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赞”“大拇指”等,他们会感到高兴,会更加期待下一次作业。在评价时,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纵向比较,只要他们付出一点点努力,要加以肯定。同时通过短信,让家长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会更加积极。

  2 培养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科学和严谨,同时也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学困生不能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特别是低年级,通常都比较好动,容易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我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在课堂上动手折纸,课后再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利用废纸板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制作过程中可以参照自己的铅笔盒和家中的收纳盒等。最后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及耐心的指正做得不太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困生提出特别要求,首先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指导、合作完成,上课时,对学困生提出表扬,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兴趣。

  3 跟进辅导

  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放在每时每刻,首先课前要对学困生的基础进行了解,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要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小数、整数和分数的意义,如果已经遗忘,就要及时辅导,为掌握新的知识打好基础。其次,在课堂上,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多说一说简单的问题。做练习时,还可以让他们上黑板演示,一方面教师对他们做题的过程一目了然,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再次,课后教师要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实现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

  4 改进教法

  教给学困生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例如有的孩子在一年级左右分不清,二年级大数的读法不会,都跟他们缺乏秩序感有很大关系。再如: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审题,发现技巧,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误。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整个过程要写得工整。在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因此一开始就要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作业干净;书本不折角,不在书上乱写乱画;上课专注,不走神,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等,逐渐让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许许多多,这需要我们深层次地不断研究,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此外,还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数学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由于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教学,适当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标准。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谁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付出,就有收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