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互联网不应矫枉过正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中国,治理
  • 发布时间:2021-08-30 11:21

  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集中治理整顿。针对以往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负面现象,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资本无序扩张,有关部门重拳出击,对民营互联网企业进行重大规范行动,该谈的谈,该罚的罚,该诉的诉,遍地开花,成果空前。从强调先发展后规范,转向规范与发展并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进程早有准备,还在继续,对于理顺互联网领域资本与权力的关系,必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深刻影响国际互联网的竞争与发展格局。同时应认识到,规范,不是为了治死互联网,而是兴利除弊,使其健康发展。因此,在中央部署外,从传统道德和传统产业既得利益出发,污名化互联网,趁机落井下石之举,也不值得提倡。矫枉,不应过正。

  例如,有人把网游说成是“精神鸦片”,就有点过。难道真的可以发起一场林则徐那样的禁烟运动吗?鸦片是一种烟。要说鸦片,烟草也许更接近,但人们不说烟草就是某种“鸦片”,是因为它对个人需求、经济发展、国家税收有贡献。网游与烟草一样,也有负外部性,但总体来说,网游是未来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码是数字经济中的一个正常产业。中国网游近年取得国际竞争力,至少有一个功劳,就是改变了日韩游戏一统中国市场造成文化“赤字”的被动局面。想办法把它好的一面发扬光大,负面影响加以压缩,才是正常思维。

  说网游是“精神鸦片”,除了逞一时口舌之快,真的有什么建设性吗?须知,网游只在高考竞争激烈的国家(如中、日、韩)引发严重网瘾,不解决背后引致需求的深层教育与社会问题,光消除供给,难免治标不治本。我个人倒是建议,把网游与中小学计算机课结合起来,像当年教育部门支持FBasic语言那样,引导孩子通过游戏,走上编程之道。不编程,就限制他玩的时间。

  又如,有人借规范整顿互联网之机,鼓吹数据上的“一大二公”,无视企业产权保护,造成企业不必要的心理恐慌。这种认识的背后,是一种传统观念,认为实体资产是财产,需要保护;数据资产不是财产,不需要保护。这种认识违背了中央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加以培育的精神。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数据资产的政策,鼓励的是按市场化原则、商业化方式,有偿共享企业(包括平台企业)的数据资产。

  认为对平台数据资产,可以无视其投入,借数据共享之名平调企业财产,白占白用,这种认识的破坏性在于,如果企业自身的数据财产都得不到保护,它就不可能去保护消费者的数据财产。因为和尚没有庙,他就可能乱跑。当前企业严重滥用、乱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不力,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企业自身数据产权不保,助长了它们的落草心态。相反,建设性的做法,是先保护企业产权,让它背上财产这个“庙”。有了产之后,企业一旦侵犯个人信息资产,就抓财产这个“庙”,让它跑无可跑。平调企业财产这种历史悠久的想法,看似很左,实际对于保护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根本无益。

  当前,各种背离中央精神,又不利互联网发展的奇谈怪论,借互联网企业遭惩处之机,沉渣泛起,要防止因这种干扰使纠正互联网错误扩大化,自损、伤害中国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力。毕竟,美国才是真正对手,互联网企业不是。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对自己所犯真正错误的认识,仍是不深刻的。在躲避脏水的同时,要面对真正问题加深反思。包括“科技向善”,不能再仅当作一种精神价值观念和主观态度,要落到国家安全、企业性质、税赋转移等政治经济社会责任上来重新反思。 该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问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