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分析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成因,传播学,心理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8-30 11:35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开始出现于语言表达形式之中,并成为人们网络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传播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成因进行有效分析。
在当前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互联网专业中的专业术语,比如“浏览器”“防火墙”“黑客”“病毒”等;另一方面是人们在网络交流和网络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新的语言形式,比如“围脖”“菜鸟”“赞一个”“666”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网络语言的形成与传播学以及心理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网络语言的分类
目前,网络语言主要可以分为缩略词型、谐音型、语义重置型、符号型以及混搭型等。其一,缩略词型。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因此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缩短在信息输入上花费的时间,就会使用大量的缩略词型;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型而言,它不仅能够切实提高人们沟通交流的整体效率,同时还能达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1]。目前,缩略词型的网络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中文缩略词和英文缩略词两种类型,其中中文缩略词多由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成,而英文缩略词主要是由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其二,谐音型。目前,谐音型网络语言主要可以分为数字谐音型、汉字谐音型、英文谐音型以及混合谐音型。对于数字谐音型而言,它主要是利用数字与字词读音之间的相似性,用阿拉伯数字代替汉语字词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用“6789”代替“乱七八糟”,用“886”代替“拜拜了”。对于汉字谐音型而言,它主要利用汉字读音之间的相似性,用读音相同的字词取代字词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用“围脖”代替“微博”,用“烦银”代替“烦人”。对于英文谐音型而言,它主要是将汉语代替英语单词的读音,比如用“粉丝”代替“fans”,用“伊妹儿”代替“E-mail”。对于混合谐音型而言,它主要是通过谐音将汉字、数字以及英文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全新词汇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用“pink 你”代替“喜欢你”。其三,语义重置型。语义重置型网络语言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之下,对字词的传统语义进行重新设置,从而使其能够产生新的意思。比如“沙发”在传统语义中表示一种内有弹簧衬垫或者泡沫塑料衬垫的靠背椅,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则表示在社交平台上第一个回复消息的人。其四,符号型。符号型主要是指通过相应的图形符号表达网民们的情绪,比如当前社交软件中盛行的各种表情包。其五,混搭型。混搭型主要是指对数字、符号、汉字以及字母等元素的相互混搭,比如用“喝9”代替“喝酒”。
二、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分析
(一)网络语言的显著性
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如果网络语言与著名人物以及热点事件联系起来,那么该网络语言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传播。比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中提到:“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自节目播出以后,“小目标”一词得到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并被频繁应用于互联网交流中[2]。
(二)网络语言的重要性
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如果网络语言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那么人们就会对这些事件和网络语言给予广泛关注,因此这种类型的网络语言就会得到大范围的传播。比如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一栋竣工但未交付的高楼出现整体倒塌现象,该事件发生之后,“楼脆脆”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在互联网中开始流行起来。又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汶川大地震时,正在讲课的范美忠不顾学生们的安危,率先跑到足球场进行灾难躲避,该事件一经曝光,“范跑跑”一词迅速成为广大网民们关注的焦点。
(三)网络语言的可模仿性和可演绎性
部分网络语言的适用场合相对较多,具有良好的可模仿性和可演绎性,广大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语言的模仿演绎,不仅可以从创作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同时还能达到调侃吐槽以及释放情绪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类型网络语言的传播深度和传播广度,同时还进一步延长了该类型网络语言的生命周期[3]。比如,2009年一篇“被就业”的帖子在天涯网站上引发了网民们的热议,于是很多具有相似经历的网民纷纷加入吐槽调侃的行列,自此之后,“被捐款”“被让座”“被加班”“被开心”等网络语言开始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起来。又如,2017年12月,“佛系”一词开始火爆,它表达了人们看淡一切和怎样都行的生活态度,由此衍生出了“佛系养娃”“佛系养生”“佛系学生”等大批的网络热词。
(四)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主流媒体或者权威媒体能够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就会引发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这对网络语言的进一步传播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比如202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某新闻标题中出现了“给力”一词,自此之后“给力”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同时“给力”也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词之一,被大范围地应用于网络交流和网络传播中。
三、网络语言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一)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他们需要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娱乐方式达到放松身心的根本目的。对于网络世界而言,具有较强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重要场所,而网络语言也成为人们进行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比如, 2016年年底,关于“葛优瘫”的表情包开始迅速蹿红网络,并成为2016年中国媒体的十大新词之一。“葛优瘫”的表情包主要起源于著名演员葛优的影视作品《我爱我家》,在该影视作品中,葛优饰演的是一个二混子角色,他在别人家里死皮赖脸地蹭吃蹭喝,并以瘫软的形式躺在沙发上,这种瘫在沙发上的场景十分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写照[4]。“葛优瘫”表情包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安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慢节奏生活的渴望。人们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葛优瘫”相关表情包的应用,达到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的根本目的。
(二)满足人们的交往需要
人们在依托互联网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网络语言,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人们交往的切实需要。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处于某一社会环境时,会将自己归属到特定的集体或者群体之中,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归属感。在互联网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沟通交流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网络语言,如果出现个体不使用网络语言的情况,就可能会被认为该个体不合群、不时尚,因此该个体可能会陷入不被群体认可的孤独局面[5]。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沟通交流中使用一些网络语言,从而在心灵上获得良好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从众心理,因此当身边的朋友、同事以及家人都使用网络用语时,自己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加入使用网络用语的队伍。如果一个人周围的人经常使用“羡慕嫉妒恨”“666”“肿么了”这些流行的网络语言时,那么他也会受到这种语言氛围的影响,在与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频繁使用这些词语,从而在群体中找到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
(三)满足人们彰显个性的需要
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39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群体时尚敏锐且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良好的接受能力。对于许多网络语言而言,它们大多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因此很容易受到年轻网民们的喜欢和青睐。与此同时,许多网络语言是分散无中心的,并且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网络语言的应用,可以充分彰显人们的个性,并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比如网络语言中的“CU”、“洪荒之力”以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均是年轻网民自我个性的一种体现。
(四)满足人们情感表达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体现在人们沟通交流的方方面面。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网络语言都具有十分浓烈的情感色彩,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开心、失落、愤怒以及狂喜等情绪。因此网络语言在人们网络交流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将人们的内在情绪以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还能切实促进网络语言的进一步传播。比如,网络语言“你的良心不会痛吗”不仅表达了人们的谴责和嘲讽,同时还营造出了一种诙谐有趣的交流氛围。
结语
近年来,网络语言正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表达方式。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语言大多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有些网络语言一夜之间爆红然后销声匿迹,也有一些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不断传播,这都与网络语言的传播学和心理学特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姜阳.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9):84-85.
[2]王秋艳.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探析[J].传媒,2019(01):81-84.
[3]常文静.网络语言变体特点及成因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38):318-319.
[4]杨溢熙,周琼.网络语言的分类和成因分析[J].文化与传播,2017,6(02):44-52.
[5]肖新民.网络语言的成因、弊端与规范化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13):212+244.
[6]王秋艳.网络语言成因的传播学及心理学探析[J].传媒,2019(01):81-84.
作者简介:张萌1980年,女,汉族,黑龙江,博士研究生,助理教授,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