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神马都是浮云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2010,神马,浮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12 13:07
这是一个语言狂欢的时代,但孤决愤慨之语多,美好之语很少很少。网络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广场”,每个人在“围观”的同时,也学会了戏仿、自嘲和批判。人人都是看客,也是机变百出的演员。正因此故,遴选2010年的十大流行语,我们觉得很艰难,“鸭梨山大”(压力像山一样大),我们深知神马 (什么)红人,神马恶搞,在“油菜花(有才华)”的读者面前,都是浮云!但我们仍旧满怀信心,在小月月、鲤冈鲅、蒜你狠等相关人物、生物提出给力的上诉前坚持这些决定。
控
“控”源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com),日本人借用过来(コン),按照形成“某某控”的语言结构,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加上名词后,即成为“很喜欢某物”的意思。
“丝袜控”、“K歌控”、“星座控”随处可见,而“脑残控”、“男性发卡控”、“腹黑控”等群体才能更好地体现“控”的精神。按照“哲学控”的说法,“控”的真正形态是人们投射到物上的意识要远远超过物提供于人的使用价值,“控”不仅是物对人的包围,更是物的意念对人的包围。
给力
“给力”一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让人振奋的意思,从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开始火热。唐僧师徒历经重重磨难到达天竺,结果却发现所谓终点只是一面写有“天竺”二字的小旗子。中文配音版中,悟空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给力”还有一个山寨的英文版:gelivable,“不给力”则为ungelivable。前缀“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可翻译为“不”;后缀“-able”在英语中表示单词为形容词;而中间的“geli”却是直接音译自中文的“给力(geili)”。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标题中的“给力”是当形容词用,还是当动词用?还有人为《人民日报》的头版编辑“担心”,不知道编辑检查写起来是不是“给力”。对此,《人民日报》视点新闻版主编何炜在其微博中回应称:“顾虑很给力,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围脖
“围脖”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谐音,指140字的微博客(又称迷你博客)服务,典型代表是美国的Twitter,国内著名的微博客有茶缸儿微博、哇哈事微博客、随心微博、新浪微博、大围脖、嘀咕、9911、网易微博等等。“围脖”是个好东西,宛如博客华丽转身后抖落的小马甲。博客是一个人的长篇大论,“围脖”就是一个人和几个人小声的嘀咕,但是这个小声嘀咕却能够在瞬间传遍世界。
这年头,没个“围脖”,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于是乎,我们天天忙着写段子,喷口水——张悦然说:“对于微博的抗拒在于,我需要节省体力,节制倾诉欲。”所以,我们都得小心,“围脖”这个有点邪恶的小东西。
吐槽
“吐槽”一词是指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突っ込み”,普通话里相当于相声的“捧哏”。闽南语中有“吐槽”一词,所以台湾的翻译都翻成“吐槽”,然后大陆也开始用了。“吐槽”的字面意思为“往人家碗里面吐呕吐物”,引申为不给人家面子、当面揭穿数落的意思,和“抬扛”、“掀老底”较为相似,比如当樱木说“我是天才”时,赤木以拳头砸他;唐僧唱《Only you》时,至尊宝说“哦你妈个头啊哦”。在网上,“吐槽”也有“晕”的意思。遇到看不惯的东西,诸位可以大嚎一声:我吐槽!
蒜你狠
2010年3月,大蒜价格疯涨数十倍,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蒜你狠”一词首开以此类词汇调侃物价的先河。紧随大蒜,绿豆成为另一被热议的商品。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最著名段子中的经典台词“逗你玩”被演绎成“豆你玩”,以表达对绿豆从每公斤两三元涨到十多元的无奈。
自“蒜你狠”、“豆你玩”诞生后,人民群众调侃物价上涨的兴趣似乎与商品价格走势一样,持续高涨。随着生姜、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相应的三字新词随即出现:“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最近又传来消息,由于进口大豆均价连涨三个月,食用油价将上调10%。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叹一声,“油它去”吧。
艰难的决定
3Q大战想必不少人记忆犹新,此语便出自腾讯发表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最经典语句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随后,诸多群众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QQ体”——中石化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汽车油箱里有中石油,将自动引爆加油站;蒙牛作了个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 NOKIA作出艰难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家里有MOTO手机,将自动引爆……
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该肇事者不但没有关心伤者,甚至态度冷漠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因此迅速成为流行语,更衍生出“鲤冈鲅”这一生物,并虚构其生性好斗凶残,通常为官宦饲养。针对此事,还有一绝妙段子:公共汽车上有一个中年男子,小心地问身边的男子,你姓李吗?那个男子说是。那你叫李刚吗?那男子说不是。那你们家的亲戚朋友中有没有叫李刚的?没有。这时候,这个中年男子忽然语调变得非常粗犷:你踩到我脚啦。
在这个 “爸”权社会里,“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叫李刚”,作为草民,我们只能摇摇头:“天若有情天亦老,只恨俺爹不成刚。”
羡慕嫉妒恨
郭德纲在提到他的同行时很早就用了这五个字,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嘉宾武潇、主持人孟非以及点评嘉宾乐嘉老师多次使用了这个词语,由于该节目的高收视率,“羡慕嫉妒恨”开始广泛流行开来。
“羡慕嫉妒恨”一语五字,就像“神速麻利快”描摹一种“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即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会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对自信心无疑是一个打击。学到知羞处,才知艺不精,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以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
神马都是浮云
2010年国庆期间,“小月月”横空出世,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并让网友们将“神马”和“浮云”联系在了一起,诞生了诸如“用任何词语来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马网络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小月月还能保持着晕的状态靠在他胸口,神马晕倒无意识论,统统是浮云!”的感叹。而“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
地球很大,人很多,所以,介意你该介意的,相信你该相信的,释怀你该释怀的——尽管世界如此不妙,我们还是得抬起头,袖着手,忧伤外加得瑟:好了好了,神马都不要说了,说了也都是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