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从黑客到职业揭秘者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阿桑奇,黑客,职业,揭秘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2-12 13:09
满头银发的阿桑奇其实只有39岁,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八岁时父母离异,之后阿桑奇随母亲四处奔波。在他只有14岁时,阿桑奇就已搬了37次家。频繁的迁居使阿桑奇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学龄教育,但他依靠自学阅读了大量书籍,并热爱科学、数学。
阿桑奇很早就展露了他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天赋。上世纪80年代,十多岁的阿桑奇组建了黑客组织International Subversives,侵入过加拿大电信公司及一些其他机构的电脑系统,最终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犯罪行为,但侥幸躲过牢狱之灾。
阿桑奇18岁时女朋友怀孕,随后两人举行了非正式的婚礼,并生下了儿子。1991年阿桑奇因黑客案件受审期间,妻子携子离家出走,阿桑奇随后与其打官司争取儿子抚养权。直到1999年,经过三十多次听证和诉讼,阿桑奇才和妻子达成了监护权协议。监护案件结束后,阿桑奇的头发从黑褐色变成如今的灰白色。
结案之后的阿桑奇变得疲惫万分。他兼了数份工作,尽最大努力挣钱抚养儿子。辗转职场多年后,他意识到个体与机构之争,是最关键的斗争。他草拟出名为《阴谋即统治》的宣言,并相信泄密可以瓦解机构的政治阴谋。这些想法最终催生出“维基解密”网站。
2006年,维基解密网站诞生,并在同年12月份公布了它的首份文件:由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领导人谢赫·哈桑·达赫·阿威斯签署的“秘密决定”。由此短短几年间阿桑奇声名鹊起,成为全球揭秘运动的引领者。
2010年7月25日,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军九万多份文件,详尽展示阿富汗战争情形。10月23日,该网新解密40万份文件详尽记录了美军在伊拉克的“大屠杀”,震惊全球。同时因为维基解密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它也成为美国及其他一些政府的眼中钉。自从阿桑奇公布身份后,美国决定追捕这位网站创始人。
随着维基解密日益引人瞩目,阿桑奇的行踪也越来越难为人掌握。他居无定所,总是马不停蹄地往来于世界各地,全部家当只有随身携带的一袋衣物和手提电脑。他不时与朋友联络,但从来没有透露他的确切活动。出于自我保护目的,他和一些支持者使用加密手机,不断更换手机号,住宾馆时用化名,头发也染成其他颜色。在外住宿时,不是睡沙发就是睡地板,而且用现金结账,不用信用卡。
私下里,阿桑奇通常却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丢三落四的人。他可以长时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某事,但也会做出忘记预定机票,或预订机票但却忘了付款,或付款买完机票却忘了去机场之类的事情。他周围的人们都愿意照顾他,确保他能到达该去的地方。
2010年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以强奸和性骚扰罪名通缉朱利安·阿桑奇。这一案件起源于阿桑奇2009年8月在瑞典与两名女性的纠纷。当时,阿桑奇正在申请瑞典居留权,试图利用瑞典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维基解密网站。阿桑奇否认有任何过失,暗示这一案件是美国试图打击维基解密而实施的诬蔑手段。
阿桑奇在瑞典受指控一事曝光后,维基解密网内部压力临近爆炸点。他的处事方式也在内部引起一些争议,部分共事者认为他变得独断专行、古怪和反复无常。一些网站支持者接受采访时称,阿桑奇容不下不同意见,与他冲突的结果就是“卷铺盖走人”。针对批评,阿桑奇称除维基解密网发言人外,迄今没有核心志愿者离开。
当地时间2010年12月7日,阿桑奇于上午9时30分左右在伦敦一间警察局现身,其后被拘捕。当天中午,阿桑奇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治安法庭受审,他否认性侵犯指控并拒绝被引渡到瑞典。法庭以担心阿桑奇不能按期报到为由,拒绝保释请求,并于14日再次举行听证会。维基解密的发言人在阿桑奇被捕后表示,维基解密网站不会因此而受影响,将继续公开大量破坏性机密。
有人说,维基解密三年之内所披露的秘密比美国《华盛顿邮报》30年来披露的还要多。不断的揭秘让阿桑奇变成很多人的眼中钉,不少国家和组织想要关闭他的网站。
历史究竟会怎样评价阿桑奇,还很难说。阿桑奇像一个孤独的斗士……
(孙文巧整理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