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家乡的邮包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家乡,邮包
  • 发布时间:2011-02-12 13:10
  张元勤是个大个儿。我身高一米七九,在队里算是比较高的了,他比我还高出至少半个头,肩膀宽阔,胸脯厚实,腰细腿长,手大脚大,活像古希腊的雕刻。可能是个新兵,只有二十来岁,脸上一股子儿童的稚气。他1956年夏天才进来,那时我们已很衰弱,他却十分强壮,一身军服,又牛高马大,使我们望而生畏。

  他一个字也不识,开口就是“老子捶死你”,声如洪钟。这是他的口头禅,听者瞟一眼他那特大的拳头,总不免心里有点儿发毛。他歌唱得特别好,嗓门子沉雄嘹亮,好像练过共鸣。我猜他是文工团来的,但他不是,也没练过共鸣。他是工程兵,入伍后一直在西藏开山筑路。

  农场不禁唱歌,但那仅限于开大会前,人到齐了的时候,各队互相拉歌。如果不是在那种场合,集体的歌声就会被视为“异常情况”,个人高声唱歌也是不允许的。你忘乎所以了吗?你是示威,还是什么?爱唱歌的张元勤被这么吆喝过几次以后,再也不敢在工地上高唱了,但还是常常要低唱,特别是收工以后回到号子里,更是不断低唱。

  不知为什么,那些老掉了牙的革命歌曲,从他嘴里唱出来,都有了一种全新的韵味。

  二呀么二郎山

  高呀么高万丈

  羊肠小道哪难行走

  巨石满山岗

  晚饭后,开会前,十几个人在薄暗里坐着,听上去特别的苍凉。没有一个人说话,连咳嗽都轻轻的。直到柴和根点上小小的油灯,宣布开会的时候,借着灯光,你仍然可以看到,那歌声的余波在人们阴郁的脸上荡漾:它的落寞,它的忧伤,它的对于不可企及的幸福的渴望。

  那时候,劳教没有刑期,说是什么时候改造好,什么时候出去,你明天改造好,明天就可以出去,改造不好,一辈子都不得出去。张元勤对此深信不疑,他不知道什么叫改造好,急于出去,就拼命劳动,力气又大,在半死不活的人群中,一个顶十来个,一面干,一面低声唱歌。

  解放军

  铁打的汉

  下决心

  到西藏

  随着歌声,大堆大堆的泥土从宽阔的沟渠深处连珠炮似的飞向两岸,大家冷冷地看着他,管教干部们也冷冷地看着他。拼命劳动是每个新来者共同的表现,谁都知道他们这样子维持不了多久。没想到的是,钢铁巨人张元勤垮得比任何人都快,应了杰克·伦敦的一句话:大块头先死。这不奇怪:一棵草或可养活一只鹅,但绝对养活不了一头牛。吃着和别人同样的一份食物,他愈来愈比任何人都饿得慌,蔫得快。渐渐地他不再唱歌,开始磨洋工。磨法很拙劣,就是站着不动。在农场的术语中,站着不动叫“电线杆”。“拔电线杆”是每日工地的常课,也是每晚小队会必谈的老题,是最瞒不过人的了。一天到晚,大家都唬着他,甚至抬筐的人吆号子也唬着他:

  张元勤哪

  嗨嗨

  电线杆哪

  嗨嗨

  他没法可想,改为频频大小便。走得远,站或蹲得久,来回慢慢走,这是流行的偷懒法之一,大家不约而同一致使用,我也每天使用,但我们使用,都有个分寸,次数远近久暂,都有个限度,正像那本老书《道德经》上所说的,“为恶无近刑”,这样才能细水长流用之不竭。他不懂,恨不得杀鸡取蛋,立即引起了注意。

  夹边沟有一份油印的报纸,叫《工地快报》,是劳教人员在场部的支持下自己办的,每天一张,八开大小,表扬好人好事,揭发批判坏人坏事。张元勤的名字终于上了报,说他“抗拒劳动”。某月某日的大小便各几次,每次多少时间,都有具体记录。他成了典型,还不知道事态严重。晚间,会上把《工地快报》念给他听,他眼睛一瞪,说:天下哪有不许屙屎拉尿的事!

  没有人回答他,他以为胜利了。第二天,韩干事在工地上训斥他的时候,他用同样的话来回答。韩干事下令把他捆起来。捆人的事农场常有,他见过,很害怕听到这个命令,脸都吓白了,嘴巴和眼睛都张得很大,惊恐乞怜的目光,急速地四面求助。

  秋天到来的时候,他收到一个邮包,是山东老家里寄来的,里面是一件棉背心、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袜子,没有附信。农场每月分发一次邮包,时间总是在晚上收工回来,饭后会前的那一段时间。他领回邮包时,会已开始,不敢拆开来看, 把它放在膝上,先是隔着布包又捏又摸,后又从邮检的拆口一件件拉出一角来。在昏暗灯光的阴影里,什么也看不清,但他还是要看,看不清就用那骨节粗大的手指去捻,捻一会儿塞回去,再拉出另一件。这样直到会开完,他立即打开包,一件件抖着翻着看,睡下以后放在枕头边,时不时用他那骨瘦如柴布满裂纹的大手去摸一下。

  我的铺位紧贴着他的,可以闻见他那边一股子新鲜棉布的气味,农村的家的气味引起许多童年生活的联想。快要蒙眬入睡的时候,隔着被子,感到他的脊背在一抖一抖的,渐渐地愈来愈抖得强烈,听到他蒙着头在被窝里哭,渐渐地哭声愈来愈高,完全像小孩子的号啕。黑暗里有人大叫:吵死了!哭声戛然而止,但那脊背的抖动,仍然持续了很久很久。

  几个月以后,他的第二个邮包到来的时候,他已经死了。他的名字,在场部那块黑板的“邮件通知”栏里,保存了很久很久。

  (安小语摘自花城出版社《寻找家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