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呈现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 发布时间:2021-11-15 16:55

  引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成长氛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综合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创造积极的生活环境,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教育中的具体呈现,希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全人格。

  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1 家校合作提高教育者综合素养

  在小学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沟通,双方建立一致的教育方向,彼此之间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由与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存在心理学知识体系较为薄弱的问题,许多家长的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容易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校合作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家长提供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交流,分享彼此的教育经验,全面提高双方的教育技能,优化教育人员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开展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从而制定出全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家校合作加强心理辅导

  家校合作主要目的是让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教育经验的分享,彼此之间共同努力进行有效合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成长阶段心理变化规律,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将会承担较大的课业压力,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不佳,消极情绪的发展将会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生小学生出现不良心理状况,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心理辅导措施。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家长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家长经常摆出一种威严的姿态教训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心理压力时,也不会主动与父母倾诉,导致教师单方面的在学校努力,而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仍然承担着家长所带来的学习压力,这种情况下的心理辅导工作效果不理想,教师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影响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的原因,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异地分居,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呵护和宠爱,父母为了生活忙于奔命,没有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须要通过适当的心理调节,一些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产生自卑、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素质观念,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建立科学的家校活动机制,加深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交流,了解小学生形成不良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心理辅导方案。教师与家长之间通过交流和沟通讨论心理教育问题的主要细节,优化家庭互动形式,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2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呈现

  2.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的家校合作

  许多家长片面的认为,教育工作是学校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总是用学习成绩约束学生的行为,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在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将教育重点放在了考试科目的教学上,甚至强硬的占有音、体、美等能够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小科,教师认为主要的教育职责是向学生教授知识,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调节需要由家长负责。两种观点的影响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被家长和教师之间来回推脱,教学交流不到位,家校合作的开展是为了让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共同承担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通过相关教育活动的展开,纠正家长的错误心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能够帮助家长认识的学生年龄特征的主要表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同时,家长还需要做好言传身教,通过社交软件的应用,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新渠道,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经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心理教育方式,家校合作这一教育理念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助理学生健康成长。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机制中的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学生、家长和教师三方面因素,因此,家校合作教育理念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通过有效活动机制的建立,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为了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有效性,家长和学校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学校可以定期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开展专业心理讲座,帮助家长学习优秀的育儿经验。还可以开展主题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建立良好平台,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大多数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都是受到,生活学习压力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结合这一心理发展情况,家长和学校需要仔细的讨论问题产生的主要细节,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学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发表内心想法和意见的平台,通过表扬、打气、激励等优秀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家庭中,通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通过安慰手段,缓解学生的不安情绪。

  在小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班级的问题学生和一些学困生,除了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之外,还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针对学生运用特殊的教育方式,纠正家长错误行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欠佳,家长的一些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家校合作能够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稳定家长的情绪波动,帮助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积极心理,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2.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与传统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在家校合作的教育背景下,创新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努力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小学生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学生自身的能力属性也千差万别,因此,在设计心理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学习内容,心理健康要放在重要位置。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预估,教学评价可以适当的融入心理健康引导工作。

  例如: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和沟通,处于封闭的心理状态,严重还会出现打人和破坏公物等恶劣行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和指责,以学习成绩说话。要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环境,探究不良情绪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有针对性的降低学业标准,要以学生人格塑造为主,当学生犯错时要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恶劣性质,放大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细微转变,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认可。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的改正学生的意识形态,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之间的接纳,也能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变化,教师要与家长通力合作,在生活中密切的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当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时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叛逆行为不能一味的指责,要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找出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客观因素。

  2.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中的家校合作

  想要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需要做好心理教育改革工作,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资源,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动画、APP等教学形式,直观的展示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行为优劣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同时,通过家校合作能够改变传统教育课堂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库,及时与家长进行教育内容分享,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整理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家庭学习之星”的评选中,通过家校网络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主动与父母分享在学校发生的有趣事件和掌握的新知识,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程度。

  家校合作教育理念的应用,需要以良好班级文化建设为前提,提高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例如:班级氛围处于竞争状态,学生就会形成竞争心理,如果班级处于合作状态,学生就会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班级的氛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校开展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共同参加,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定期开展团体训练,增进学生之间的彼此了解,组织学生彼此交流,消除生活中的误会,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了解生活的美好。

  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开展问题

  3.1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虽然家长们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但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家长的关注目光更多放在学生的成绩提高上,缺乏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开展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身心健康成长才是小学生独立意识养成的重要环节,由于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普遍认为小学生年纪较小不会存在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了解不足,有些家长采用放任不管的状态,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只是任性的表现,错过最佳的疏导时间。

  3.2 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与规划,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当前许多小学未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虽然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由于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设置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信任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采用简单的游戏教学,游戏规则过于老套,长此以往降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一些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以学校领导的身份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家长缺少意见表达平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区。

  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开展策略

  4.1 强化家校合作意识

  家长是小学生的直接监管人,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怀,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亲人的有力支持,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形成密切的沟通交流关系,定期开展校内家长会与家长针对学生的身心状态进行探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家长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主动参加到学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同时可以成立心理健康俱乐部,要求家长定期到学校打卡与学生进行会议交流,并将家长的打卡次数计入到学生心理教育档案。学校教育人员要不定期家访,了解家长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及时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沟通方案,加强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监督管理。

  4.2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结构

  想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则,注重家长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学校设立家长委员会,通过投票选举的方式选出家委主任,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各个家庭教育的主要情况,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组织家长开展座谈会。家长之间互相分享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学校派遣专业教育小组参与座谈会进行数据收集,了解学生家长的心理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跟进家长座谈会的开展流程,通过数据分析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学校需要定期对班级家长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解,获得家长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具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调查学生当前的心理变化规律,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发送到学校数据管理中心,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提高家校合作的教育成效。制定出合理的心理教育方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孩子们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学校要与家长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成长教育方案,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

  5 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氛围的营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家校合作能够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养,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家校合作已经完全渗透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活动机制、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基本流程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1深圳市罗湖区淘金山小学;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