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尽显孩子的创新创造精神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创新,创造精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5 17:03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纲要》中指出: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认知目标之一。传统的美术注重的是绘画的技能,过多的范画的提供以及局限性的思维模式,导致幼儿作品出现模式化。由此教师应根据幼儿兴趣不同,幼儿大脑思维得到开发,从而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几乎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对艺术方面辅助幼儿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细致的研究,艺术能够丰富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体现出创新能力,帮助幼儿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自由宽广的空间。美术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学习使创造力得到发展,这也是一种创造思维的构建过程,幼儿美术活动的价值是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发挥,并能通过美术创作让他人了解他们的情感,美术作品是幼儿表达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内心世界。那么,在美术创作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强化幼儿的创新创造意识成为了我们未来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从而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1 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自创能力的作用及意义
当今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认识的层面不断提升,明确的知道创新能力离不开美术教育的辅助,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让学习者不被社会淘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比较注重向幼儿传授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而言,忽视实践的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一些幼儿单纯的只是在模仿他人,没有创作出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很多教师重视提升幼儿的的绘画技能,欠缺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的培育,导致绘画创作缺乏新意。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进行技能方面的教学,还要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幼儿的创作创新能力,让幼儿通过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创作,从而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更美的作品,我们下面对美术教学中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意义进行分析。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成为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创新人才的储备直接能够提升国家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当下创新涉及的行业很多,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灵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美术教育是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创新意识,通过美术的学习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创造性。
美术教育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人们可以开展创造活动,观察又是创作的源泉,认真仔细的观察事物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观察与创作相辅相成,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创造的感官,这样在接触事物中通过多看。多听、触摸、尝试,丰富想象开阔眼界,帮助幼儿美术创作感官的形成。
在幼儿美术的教育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幼儿作为美术课堂的主角,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自身的创作风格,运用创新的思维进行美术创作,切不可模仿和照抄他人的创作手法。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师到大自然写生,并不定期举办美术创作展,教师估计幼儿提升美术学习兴趣,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美术教学还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创作积极性,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营造有利于幼儿美术创作发挥的环境,从而使幼儿的视野开阔,还要采用有趣多样的美术课程,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使美术教学设计不断优化。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最为基本的前提是提高幼儿对美术知识点的认识。在具体的课堂的美术教学,对幼儿创新能力培养要重点突出,还要设计出奖励评价考核机制。当下的幼儿园已经引进了相应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帮助幼儿通过扩宽眼界提升美术创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欣赏国内外的美术作品,了解作者绘画创作的意图,感受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此外,教师不能让幼儿局限于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需要给幼儿建立创作沟通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在美术教学要中教师需要将美术与其他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引导学生将美术思维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一致,不断的与时俱进。
2 创设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提升幼儿勇于创作能力
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之中,那些十分听话的幼儿就是好孩子,些被认为是“好孩子”的幼儿其实十分缺少积极性与创新性。因为积极性与创新性强的幼儿经常会因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等原因,在美术活动中喜欢插话或是进行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等,所以会使一些老师产生这是“坏孩子”的错觉,并在行动与言语上打压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无法建立自信心,大脑思维得不到开发。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应该使幼儿主动的学习,这样才可以使幼儿通过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我们老师应当与幼儿站在同一个立场之中,对幼儿的创新表现就进行保护与理解,并成为激发、保护幼儿创新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2.1 艺术氛围的创设
为幼儿们提供自由宽松的艺术创作环境,营造浓厚的艺术气氛。例如在小水滴旅行记的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投入的参与活动,在环境的创设上,进行一定的布置,在墙上张贴小水滴的各种形态,以及让孩子们置身于水滴的世界中,发挥想象力,感受小水滴同形态的美。
2.2 提供创作的机会
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们开设一块“艺术小天地”,铺上报纸、放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如:稻穗、毛笔、蔬菜切片、废旧轮胎、油桶、纸箱等。在艺术小天地里,孩子们能自由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在看看、想想、做做、涂涂中,不单单是提高孩子的绘画经验、巩固技法、更是不断的激发出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2.3 提供亲近艺术的时机
随着我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并突出了幼儿教育中艺术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艺术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画画,而是需要进行系统的引导让幼儿真正了解美术活动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提升幼儿对艺术养成的不断提升。对于幼儿来说,美术创作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以为艺术源于生活,通过生活发现美术活动中的知识点,虽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不能有成人们想想的见解,但是他们通过画笔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学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幼儿亲近艺术的时,提升幼儿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3 技能与创造的有效结合,使幼儿“乐在其中”
在平常的美工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孩子们一些在绘画、手工中的技巧、技能,往往忽视他们的内心最原始的想法。因此,逐渐地,孩子们自然而然习惯去模仿老师的范作,不动脑筋了。这是对孩子的创造力的扼杀。因此,每一次户外参观活动或者观影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组织幼儿对观察到的事物利用自己已有的绘画技能进行创作。比如说,在听小学的哥哥姐姐唱京剧的时候,孩子们对京剧脸谱非常感兴趣,由此围绕“京剧脸谱”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作出各种造型的脸谱。二是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创造。在绘画活动《热带鱼》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你的热带鱼有好朋友吗?它们会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便能积极的投入想象中。想出很多奇妙的场景、画面。三是及时肯定幼儿的创造。教师目光时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其作品中的闪光点时,应及时的表扬,使其能够更加大胆地创作下去。
3.1 鼓励幼儿主动的去创造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而这个时期的幼儿都喜欢得到老师与家长的鼓励。通过鼓励可以使幼儿能够大胆的在美术活动中进行探索与创造,正确的对幼儿进行鼓励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只有幼儿拥有了足够的自信心才可以更加大胆的去进行创造。在每一次户外参观活动或者观影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组织幼儿对观察到的事物利用自己已有的绘画技能进行创作。比如说,在听小学的哥哥姐姐唱京剧的时候,孩子们对京剧脸谱非常感兴趣,由此围绕“京剧脸谱”这一主题,开展相关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创作出各种造型的脸谱。
3.2 有目标地引导幼儿去创造
幼儿在日常学习之中经常会遇到困惑与困难,这时对学习常常会失去兴趣。老师这时就在及时对幼儿进行有目标的引导,可以扫清幼儿在学习中的许多障碍。有目标的进行引导并不是传统的进行讲解,而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是注重对幼儿的启发。在绘画活动《热带鱼》时,有针对性的提问:“你的热带鱼有好朋友吗?它们会做什么好玩的事情呢?”随着问题不断的提出,孩子们便能有兴趣的投入想象中。想出很多奇妙场景、画面。
3.3 及时地肯定幼儿的想法
对于幼儿的一些奇思妙想,教师的目光应时刻注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其作品中的闪光点时,应及时的表扬,使其能够更加大胆地创作下去。例如在绘画活动《风筝》时,我为幼儿分发了风筝画纸,让幼儿自由的进行添画。这时有一名幼儿在画纸上画满了黑色的线条,经过我的询问,这名幼儿告诉我说:“这些黑色的线条是风。”虽然这名幼儿的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但却真实的表达出了幼儿的想法,所以对于幼儿这些大胆的想法,老师不应责备,反而应及时的加以肯定,使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使创造性得到增强。
4运用多样化手段,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力
传统的美术活动只是让幼儿对绘画进行模仿,对于绘画的要求主要是以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的创造精神是一种束缚,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而通过多样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只有在充足兴趣的活动中幼儿才可以激发出创造精神,所以在活动中,生动有趣的语言、尽量少的规范、正面的鼓励及启发都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精神。
4.1 生动的有趣的语言
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这样更加容易让孩子理解、接受,并由此产生兴趣。如果平平谈谈地“导入”,幼儿是不太感兴趣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自身没什么教学经验,语言必要成人化,所以在给幼儿实施教学的时候不能让幼儿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导致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幼儿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孩子们的回答都比较单一,整个活动显得非常沉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教学术语要接近于儿童化的语言,这样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兴趣,幼儿才更加积极的学习知识。在主题活动“房子大改造”的教学过程中,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导入请幼儿自己设计房子,幼儿听得都很认真:“森林里,小兔的房子由于刮大风被吹倒了,大家都极力帮他设计又漂亮又牢固的房子。”我把事先找的好看的房子图片放给幼儿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各个房子的特征。然邀请小朋友们设计出最奇特的房子……在这样的情境下,幼儿的积极性被我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动手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独特的房子。最后幼儿和教师一起评选出大家公认的最奇特的房子。最后,当看到自己设计的房子被展览到主题墙上时,幼儿的快乐笑容在脸上展现。由此可以肯定:儿童化的语言,能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再此基础上,进行开放式的创作,孩子们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下创造出各种奇异创作。
4.2 减少范作、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绘画水平,主题内容多是以单个物体的一种姿态为示范,再通过幼儿的欣赏过程中发挥幼儿的自由创造能有,这样幼儿可以脱离依赖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海底世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事先带领孩子们参观水族馆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由此,孩子们对于海洋生物都会有不错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海底总动员》的美工活动,鼓励孩子们奇思妙想,将海底中每一个生物富裕人类的思想,变得拟人化。这个时候,范作就会显得多余了。
4.3 用具有鼓励的词语对幼儿进行表扬,从而使幼儿自信心增强
自信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自信心的养成是教学的基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幼儿建立自信心,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当幼儿完成一件作品时,当他听到教师或父母的称赞和鼓励时,心中更是自信心加强。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有一个小女孩在自己画的乱七八糟的线条中,跟老师说这里像一条鱼,那里像一只小鸡,我还特意凑上去看了看一点看不出来像她说的,但是上课的那位教师表示的非常惊讶:“啊!是一条漂亮的小鱼,你真棒!”这时候教师的这样做法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创作的自信,体会创作的成功喜悦感,长久的促进之下幼儿从原有的乱涂乱抹转向开始转向有意识地描绘,美术创作迈上了一个新高度。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幼儿营造宽松的创作环境,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开始活动。教师教学中要完全的接纳幼儿创作的任何作品,还要鼓励幼儿进行反复创作尝试,这样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让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对活动产生兴趣。
5 结语
教师需在尊重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其创造精神。孩子们通过长期不断的亲身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操作的乐趣和益处,为其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为幼儿建立创造性的环境氛围,帮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感性经验逐步转变为理性概念,最终真正为幼儿未来发展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昆山市朝阳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