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5 17:07
随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并且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出现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学生第一时间的反应及态度非常重要,有的学生对于问题的态度非常积极,觉得问题就是对自己挑战,而有的学生对待问题则是逃避、消极。在现在教育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没有探究的意识,没有想要解决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就会非常被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过程当中自主探究,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改革、调整,用问题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合理地通过现在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导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将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疑惑进行更好的解析。教师还可以在这些过程当中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对自己提出问题,从而使整个教学能够更加灵活生动、有趣。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课堂中的积极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问题导向课堂当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课本教学,虽然课本教学当中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在小学学生的基础,但是课本上的内容比较局限,不够丰富,在很多时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课本上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陈旧,可能是前几年的问题,并不能够和现在的教学完美的符合。通常是旧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编排,没有增加新的案例,难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的知识有兴趣。这一来会导致学生没有提前预习的兴趣,不乐意为课程进行预习准备。即使教师有布置预习功课的任务,学生也很不情愿,往往是随便应付了事,造成了新课程的实施难以有效果。在此种情景下,教师在开展新一节课的教学时,也就难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没有集中注意力在课程上,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数学教学任务处于停滞阶段。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问题导向课堂,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网络上寻找更加丰富、现实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问题的询问,彻底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新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此促进学生紧跟课程进展,专心听讲。并且教师可以积极寻求良好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融入新的设施或者是进行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运用得当的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新多媒体工具可以结合课本引入的新鲜问题,以工具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中思考,在数学课上做好思维开发。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过程当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因为多媒体的教学比较新颖,小学生的年龄又比较小,小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生更愿意对多媒体上的内容进行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逐渐占据主动地位。多媒体还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整个教学的走势进行更好的引导,因为现在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思维却更加活跃,课本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学生思维上的创新以及方向。而当学生出现一些比较奇特的想法时,教师没有比较好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讲解,就会出现口头讲述的生硬情况。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教材,借助现代技术的发展,将课本知识的铺展丰富化,便于教师在上课之时将知识讲解得更加透彻。为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解答,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对自身提高的成就感。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不够了解,可能在生活当中已经见到了一些角的图形,但是也不知道这个图形就是角。这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角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在网上收集关于角的图片信息,在丰富多元的信息陈列中,便于学生有具体的感知。形象生动地知识能够在事物中得以具体的表现。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具体的感知数学角的直观形象。数学课堂上教师就能够运用多个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角进行判断。在观察图片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出现一些思维上的纠结,这个时候也就是学生问题产生的前兆,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哪个是正确角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在课本当中的学习,更好的分辨角的特点和角的特征。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对于角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更加形象、生动有趣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像三角形的冰淇淋,它的底部就是一个角形状。这是因为现阶段学生的特点更易受到诱惑教导,零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冰淇淋对学生进行更好的讲解,并且对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抽屉当中找找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三角形的东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性,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课堂中的积极应用
问题导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坚持自我、提升意志的关键方法,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意志力还不够坚定,所以经常在遇到问题或者一些挫折的时候就容易放弃,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就会丧失主动的地位。对课堂学习的积极不够,难以对教师的课堂呈现有认同感,这样一来就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节奏,对教学的安排没有参与感。被动的学习会让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出现一定的改变,在遇到问题时,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想要解决的信心也会下降,那么教师在问题导向课堂开展的也就会更加困难。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更要下足功夫,挖掘教学机智,善于引导学生回归到课堂上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当中坚持自我,提高自身的意志。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的预习,并且自主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只能依靠自我的力量,对自身进行更好的锻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认真的观看,将学习知识记录下来,并且在学习过程当中找到自己疑惑的地方,对这些地方进行探索,从而解决自身的疑惑,使自己的信心能够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得到逐渐的提升,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从而适应之后不断增加的教学难度,展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一个问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怎么求,在给予学生问题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学生自身更好的理解知识,学会自主掌握学习的节奏,做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对课文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和学习,学习时学生接受了全新的知识,在内心当中就会产生一些想要探索的欲望,并且有问题作为前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也会延续自己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从而对教师给予的问题进行解答。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时候,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况,谨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尤其应当注意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自我学习效果较好,而有的学生却自学能力欠佳,学习进展停滞不前。这样一来,教师就应当注意谨慎把握情况,注意教学方法。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对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更好地了解。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够充分地得到开阔,学生的思想能够更加活跃,逐渐在学习过程能不能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更主动的对问题进行自我的感受,营造良好自学氛围,让问题导向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实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对自身多方位能力进行了锻炼,在之后更难的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胜任。
3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课堂中的积极应用
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在学习上表现为结对子学习,即就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不同的成员之间挑选同学进行组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神更充分把握课程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在小组的交流中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讨论数学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将小组所学在课堂上积极展现,配合教师予以进行互动。小组合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小组合作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自己的学习思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和他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到对自身进行提升的途径以及方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最容易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因为每个学生具有差异性,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会有一定差别,那么在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进行彼此的交流,将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其他人进行分享,共同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及解决,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当中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进取的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小组的带领,让这些学生能够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从而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分析圆的特征,圆的形状,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带着问题来讨论交流,小组的争论有助于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帮助学生共同成长。在小组当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真聆听他人的见解,学习他人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态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带动积极性较弱、精神萎靡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对问题进行共同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当中进步。
4 习题课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中的积极应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会学习到非常多的数学知识,而当学生的学习知识达到一定饱和程度的时候,学生的记忆能力就会出现紧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将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到实际过程当中,导致学习的一体性不够。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以后,通过习题的方式对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学习课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自身的问题发现不够深入,教师通过习题课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让学生能够坚持对问题进行探索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为自身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以后给学生几道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针对练习题,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进行更好的检验。每个学生在完成习题以后,可以交给自己的同桌进行彼此的批改,在批改的过程当中对问题进行再一次的认识和学习,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学生在这个习题的过程中对问题分析、探索的欲望会逐渐增加,迫切对自身进行提升,逐渐展现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 师生角色互换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向课堂中的积极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非常重要,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普遍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式,这个时候教师是讲述者,学生是聆听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自身的主动性、思维性没有进行合理的表现,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的动力降低。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改变模式,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原来的自己进行提问。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并且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趣味性会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更加积极和努力,学生会想要努力找到一个非常有意义,非常好的问题,对教师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也会让真正感受到问题导向教学对自身的提升,从而更好的配合教师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位置,让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将自己对三角形的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给教师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钝角,几个直角。在简单的题目面前,显然是无法难住教师,但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而言,就是需要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之中,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会寻找一些更有意义的问题,想对教师造成困难。早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自觉的养成自己坚定的学习理念,从而实现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作用。
总结: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没有养成,在出现问题时,对问题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能够满足现在高素质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面对的问题更加多样,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对问题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磨练学生的毅力。教师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以及习题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当中寻找自己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氛围的带动,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向上对问题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