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智慧生成型作业的开发与创新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开发与创新,小学数学,思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5 17:10
智慧生成型作业是当前素质化教学下的产物,是一种能够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又能够提高作业价值的方法。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究如何开发并创新智慧生成型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近年来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以课后作业减负为主。但是,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实现“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成为当前的热议话题。传统的作业侧重于量,主张“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学生智慧的培养,同时也给学生带了较大的课业压力。而智慧生成型作业旨在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能力,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作业设计模式。设计并运用智慧生成型作业也因此成为当前数学教师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1 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题海作业让学生只顾着完成任务,从而忽视了作业本身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点、解题思路,让学生对作业感受麻木,甚至因此产生厌学的情绪。寓教于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当中,而是应该加以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低年龄的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培养其对学生的热爱。因此,智慧生成型作业不仅仅是帮学生减负,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看动画片是其课后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老师可从学生的这一普遍爱好着手,投其所好设计数学作业。在《认数》的课后作业布置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看动画片《喜洋洋》、《皮卡丘》等设计作业题目。如《喜洋洋》中羊村有多少只羊,分别叫什么名字?在《皮卡丘》第20集中,皮卡丘说了多少次“皮卡丘”等问题。上述动画片是学生喜欢看的,基本上都看过甚至看过多次,安排学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数数,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度热情较为高涨。在欢乐的同时,也学到了数学知识,两全其美。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距离、方位的认知,更为熟悉学校、家庭住宅周围的环境,提高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在布置《位置和方向》作业时,要求学生画一张学校到学生家里的简单方位图等。学校、家庭小区都是学生熟悉的地方,上下学的路线也是熟悉的,学生操作起来难度也不会很大,符合学生的心理情境。根据学生的特性布置好玩、又能够增长学生知识点的作业,在实现“减负”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智慧生成型作业避免以量进行衡量,而是以质为准。该作业模式让学生不再将作业当成负担,而是乐于从每一次的作业中获取知识的养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 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前大多数的作业通常是学生自己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对于难度较大的作业题目,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能够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解题思路,让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火花。在同龄学生更有话题,更方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同时也能够接纳对方优秀的思维。此外,对于学生而言,合作探究能够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再加上低年级的学生通常喜欢团队活动,因此,小学生对于探究合作完成作业更加抱有期待。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合作探究完成作业的方法。如在《统计》这一章节的作业布置环节,可安排学生到体育器材室统计篮球、排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的种类和数量,或者安排学生到图书馆统计《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籍。每4、5个学生为一组,每名学生分别统计一种器材或者一种书籍,另外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将统计的结果交给老师。相比于纸质作业,学生对于探究性的作业积极性也会相对较高,该作业模式符合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同时,该作业方法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及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能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乘法口诀》是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也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采取单独背诵的方式,学生有可能因为缺乏监督、拖延而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此,可开展合作背诵的方式。可设置每2人为一组,相互检查对方的背诵情况,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小组成员在背诵的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直至能够完全将乘法口诀背诵下来。相比于一个人单独背诵,两人相互帮忙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完成背诵作业,达到教学目的。在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完善自身的人格。
3 增加广度,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当前的数学作业都只是围绕课堂本身,或者完全照着教材上的练习题布置作业,缺乏新意与创新。而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仅仅学习课本的知识是不够的,仅仅依靠教材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对作业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作业题目。通过作业增加学生的新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反应力。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课后作业布置中,可在常规的看图认人民币或者简单的买卖题目后,增加其它国家币种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或者可以增加人民币对其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等,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7:1,7块钱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美元等题目。该方式在增加学生的知识点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对计算能力。在《认识图形》的作业设计中,除了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等图形之外,还可提出跟图形相关的延展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的?为什么很多古代建筑的屋顶是三角形的等问题。此类问题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答案。通过从课本知识延展出来的问题,在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合理猜想,扩宽学生的思维。不能将学生的成长固定在教材上,要利用智慧生成型作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 多样作业,促进学生能力与智慧的发育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数学都是题海作业,都是在笔杆子下进行的。不仅是数学,其它学科的作业形式也是如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作业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完成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口述作业答案、在线作业、动手作业等也应该被应用与教学当中。多样化的作业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在设计作业的同时结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考虑,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还能做到热爱学习。如在《认识图形》的作业设置中,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拍摄不同形状图形的照片、或者用美工刀剪出不同图形的纸片等多种方式,学生可自行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实际条件选择作业方式。老师则根据学生拍摄的图片数量、纸片的数量以及创新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作业评价。《克和千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基本重量单位的认知,因此作业方式可以采用类比、层层递进且生化话的方式来进行。如“0.5千克=?g、10g=?千克、100g=?千克,1个鸡蛋=50g,2个鸡蛋=?g、1个包子=100g、500g=?个包子......”,层层递减,从课本联系到学生生活实际,激起学生的解题热情。此外,还可安排纸质作业和口述作业,学生可在作业本上对应地用笔写下答案。学生也可以选择使用口述的方式对老师说出每道题目的答案。其中,纸质作业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规范、书写能力;口述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表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心算能力。多种多样的作业,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作业方法的同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选择中更为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能力,有利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通过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各种各样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作业并不会成为束缚学生成长,给学生增负的砝码,而是给学生带来快乐、带来性格与能力的成长。
5 课堂内外相结合,巩固知识点
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讲究速度以及对课堂内容承前启后,而课外作业则注重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查漏补缺。通常情况下,课堂作业可设置的程度相对简单,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能够通过课堂作业练习让学生更加理解课堂内容。而课外作业则是对课堂内容的查漏补缺,对已学知识的再运用,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数学理论记忆体系,课堂内与课堂相结合能够在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如在《24小时记忆法》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讲解时间表示方法后,当学生仍旧不能理解老师所讲时,老师可通过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课堂作业要有时效性,因此老师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作业,然后老师从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答案转移到黑板上进行讲解。老师通过对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进行说明,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知识点的误区在哪里,从而避免相同的错误。课堂上,老师可集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目进行讲解,该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被挑中作业进行当堂讲解的学生注意力可以得到高度的集中。在课后,老师可设置相对于课堂作业难度较大的作业,让学生独自在课后完成作业。如“1刻=?分钟、9:45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古代的辰时对应的现代时间.......”,题目具有深度、也具有延展性,在结合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做到温故而知新。此外,还可将简单的时间置换问答设置成应用题,将已知时间和未知时间都放在文字当中,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解题。该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已学的课堂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审题以及学生抓主要矛盾的思维能力。与课堂作业相比,课堂外的作业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学生是一种挑战,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层层递进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时间的表示方法,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此外,课后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暴露出自己的短板,从而帮助学生针对知识短板进行及时地弥补。将作业贯穿于整个课堂内外,能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目的。
6 恰当作业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老师对于作业的评价也尤为重要。老师的评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起到点拨的作用;二来,老师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学习。传统的评价都是以分数为主,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单纯的分数评价也过于冰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因此,科学的评价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多种评价语言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对于好强、自信性格的学生,老师可以直接了当地点明其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要求学生今后规避错误,该方式会激发学生越挫越勇的能力。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较为自卑的学生,老师在点明其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后需要给予其适当的鼓励,对其下一次的优秀表现表示期待;该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不会对当前的成绩过于固执,而是更看重下一次的努力。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取得的成绩要抱有希望,同时也要让学生从评价当中看到进步的希望。针对于不同的作业方法,老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途径。如为纸质作业,老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批改意见。同时,语言尽量浅显、易懂,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评语,以便于改成。对于手工作业,老师可将优秀的作品向全班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向优秀学习、鼓励优秀学生继续努力;对于差强人意的作品,老师可协助学生对作业进行调整或者再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其重新做一份手工作业。老师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规避错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作业成果的尊重,老师的每一次评价都是对学生的一次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做作业积极性。此外,老师还可以用小星星、小红花的贴纸代替分数,如为100分的作业给予5颗星星或者小红花贴纸,80分的则给予4颗星星贴纸或者小红花贴纸。对于小学生而言,对分数的理解可能并不高,但是拿到小星星或者小红花的数量会比拿到一个分数更为直观,也更为让人感到期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预期。此外,老师还可以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模式。自评即为学生对于自己本次作业质量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为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作业;他评则为家长评价和老师的评价,通过其他人的角度进行评价,避免评价的局限性。二者相结合、多角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作业评价更为客观,让家长与老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更为了解,以便于家长转变自身的教育方法以及老师改善自身教学模式。同时,多角度的评价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作业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中弥补自己的知识短板,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7 结论
小学数学智慧生成型作业需要数学教师更为了解学生,从学生性格、学习进度、学习能力设置适合学生作业。此外,作业的方法也不能单一,要丰富性,让学生期待每一次的作业。同时,数学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作业的一种回应,也需要对于作业做出及时的评价,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通过开发、创新智慧生成型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培养自身数学能力的同时,培养自己沟通、合同、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