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即使学习成绩顶呱呱,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是21世纪的呼唤,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
从人的本质来说,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就应充分挖掘个体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好,创造幸福。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需要,他们需要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获得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成长。积极心理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应开展丰富、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来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他们在活动与体验中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生动、直观、有趣的心理健康课、学科教学课、班会课、主题班队会等等都可以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尽量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参与设计、参与组织。这样,通过活动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二、在直接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学习结果,培养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然而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引发直接兴趣,也不是引导学生直接兴趣的事物永远可以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活动的结果,使学生意识到它的结果对自己有意义,从而形成间接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最大热情,并力求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例如,如果学生对办小报仅仅保留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学生这种兴趣就会慢慢消退或被其他兴趣所代替。所以应在前面基础上及时向学生讲述经常阅读对自己知识、能力、道德各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乐于读书,培养起阅读习惯。
三、家校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价值系统建立过程中,且易受教师、父母等重要人的影响,所以外在的环境因素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学校应与家庭很好合作,将所有影响他们的外界因素尽量变成积极的力量,共同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一是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的家长和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是家庭——学校联系平台,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共同促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以从一年级新生进校起就建立起家庭——学校联系网,教师可以每周将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家长又将学生在家里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教师。这样,学校和家庭都合力而为,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四、开展活动要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思维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对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感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稳定,持久性差。前苏联心理学家阿良莫夫通过观察实验发现,7~10 岁儿童注意保持的时间约为20 分钟。他们对具体形象、具体材料和实际活动最感兴趣。他们爱看录像、幻灯投影,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寓言故事,爱做游戏活动。而对抽象的理论、说教,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规律性知识则不感兴趣。所以,在实际活动中,游戏、活动、表演等方式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活动方法上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具体形象,方法要多种多样,并且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如给小学生讲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表演。
五、通过有效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片面的分数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希望,压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建立积极的教育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积极成功的体验。改变片面的模式评价为多元的特长评价,多元的特长评价是指评价学生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坚持特长评价,并且扬长比补短更重要。改单纯的分数评价为综合素质的评价,不给学生打不及格,如果学生成绩还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暂时不打分,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达到”来鼓励学生,遇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加上鼓励性的评语,评语充分肯定其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不是生硬地批评,而是婉转的提出希望。除了学科成绩的等级分外,还要综合学生的体育、劳动、品德等其他方面的成绩,全面评价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使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影响自己的自信心。所以评价过程必须由学生的主动参与,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求得教师对学生的认定与学生的自我认定的一致,从而把教师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愿望。
总之,新世纪,新时代的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新一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