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制片上游环节相比,2010年国内电影业更为突出的一个现象是终端市场发展迅猛——全年新增影院313座,新增银幕1533块,总数突破6200块,平均每天新增4.2块银幕。其中,以往的市场空白区,比如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新增影厅数占比40%以上,终端市场开始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正是终端市场的大发展成就了全年101.72亿元的票房,同比大增63.9%。除了国内票房,2010年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同比增26.9%;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收入20.32亿,同比增20%;全年电影综合效益157.21亿元,同比增幅达47.4%。自2002年实施市场化改革以来,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
资本追捧终端投建
2010年初的《指导意见》被业内外称为“开源”、“固本”之举,特别是在准入门槛、投融资政策、税收以及用地等方面向终端投建的大幅倾斜使得各种资本开始涌向影院投建。除了从事房地产的万达集团、世茂集团、今典集团、金逸集团等继续加大对影院投建的力度外,港资背景的UME、百老汇、嘉禾,韩资背景的美嘉、希杰维(CGV)等均加快了在国内的影院扩张速度,还有辽宁华臣、山东奥卡、广东大地、浙江横店集团等均开始发力终端投建,甚至从事奢侈品贸易的耀莱集团等也加入影院投建经营的大军中。
各种资本的进入让终端市场急剧壮大,2010年12月单月新开业影院达83座,而2009年全年新增影院只有142座。在2010年新增的1533块银幕中,有大部分位于以往的市场空白区,甚至发展重心在大城市黄金地段的万达集团、金逸集团、星美国际集团等,均开始把触角伸向二三线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像今典集团、广东大地等已开时瞄向三四线市场的诸多城镇,终端市场的均衡化发展将再度拓展整个产业的规模,并优化整个产业结构。
万达单院线票房过14亿元
2010年终端市场的爆发也体现在单院线和单座影院的票房产出能力方面。纵观院线票房榜单,排在首位的万达院线年票房已突破14亿元(见表一),同比增70%,占比全国市场份额的13.9%;年观影人群达3600多万人次,同比增33.3%,占比全国观影人群的13.5%。截止2010年12月底,万达院线旗下已经有71座影院,银幕数超过600块,仅2010就新增21座影院,新增200块银幕。依托自有物业,再加之一开始就具备新型的管理模式,万达院线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国内其他院线。
紧随万达院线的中影星美院线,全年票房达12.3亿元年新增影院32座,新增银幕185块,影院总数达124座,其中年票房2000万以上的影院18座;年票房5000万以上的影院有4座。强劲的票房产出能力让以上两大院线稳居第一梯队。但其他院线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其中上海联和院线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全年多次出现各项数据交错领先的情况,全年的观影人次和票房已经不相上下。还有广州金逸珠江院线,在金逸系影院的快速扩张下,整体实力已经非常接近北京新影联院线。院线之间的激烈博弈为今后的规模发展整合升级埋下伏笔。
单座影院票房过9000万元
观影人次成关键
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新增影院数量,还体现在单座影院的票房产出能力上。2010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年票房近1亿元的单体影院,比如UME国际影城华星店全年票房已达9776万多元(见表二)。还有位于重庆的UME国际影城江北店,全年的观影人次已接近200万。纵观全国影院票房榜单,年票房超过2500万元的影院已达100座,其票房之和达40亿元,占比国内市场份额的40%;观影人次之和高达9600多万,占比全国城市观影人群的36%。
大院线、大影院、高票房,这似乎成为终端市场大发展的写照。但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真正推动其发展的是观众的观影需求。2010年,全国城市影院的可统计观影人次约2.7亿,同比2009年的1.8亿增加了9000万人次,增幅达50%,远远低于全国票房64%的增速。考虑到国内城镇人口已超过6.5亿,城镇人均观影次数仍少得可怜。与全国影院投建的火热势头相比,观影人次的增长幅度远远不够。
区域市场趋向均衡
受文化氛围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电影市场上均出现“北热南冷”现象——北京地区的票房已经数年位于全国各地区票房之首。但在2010年,至少从票房考量,南方市场也开始趋于活跃(见表三)。其中广东省以16亿多元票房高居全国第一,而其他诸如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南方电影市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从2010年新开业影院的名单上也可以发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新增影院数量远远超出中西部地区。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地区,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说明文化生活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