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纪鑫作品研究的论文、评论集已出版三本,杨天松先生的书稿作为曾纪鑫作品的第一部系统性研究专著,内容丰富,论述全面,其中不乏精辟独到、切中肯綮之处。比如第三章《文学性持守》之《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中的文学性》便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评述:“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的文学性是非常突出的,这源于他渊博而专精的学识,源于他深刻的阅读与理解,源于他对所描写与叙述对象的深入考察与认知,源于他丰富的充满诗意的想象,源于他充满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源于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源于他对这个国度对这片土地的至诚热爱,源于他扎根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处,源于他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等。”
在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文学性的持守,正是这种持守,使得他的历史文化散文没有偏离文学性,始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后文学时代,在写作越来越没有门槛的网络化时代,曾纪鑫以自己的文学性持守,坚守历史文化散文的文学品格,不断奉献新的作品,不断影响越来越多的读者,在时间的流逝里,在世界的某处,散发着自己或明或淡的光芒。
这种研究与论述,将有助于普通读者深入研读、了解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而附录中的《曾纪鑫主要著作》《曾纪鑫研究资料要目》,翔实的资料索引为后来的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让我眼睛一亮的是这部书稿的题名“被照亮的历史”,这真是杨天松先生研究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的点睛之笔,它准确地概括了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的特征和价值。“照亮历史”,这正是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的初衷或曰自觉意识,正如他在《拨动历史的转盘》代序中所说:“作者无意、也没有必要重复前人的话语,而是将其‘还原’于当时复杂纷纭的历史舞台,置放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与广阔的历史空间,以当代全新意识,对其时代背景、生长环境、独特经历、复杂心态、人格力量、智慧经验、功过是非、历史影响等方面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的观照与比较、透视与研究、描述与反思;重点突出那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是如何通过个人的活动作用于世,不仅决定了民族的命运,改变着历史的昨天与今天,还将继续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从看似不经意的历史偶然中寻出不可逆转的必然规律,把握历史脉搏与发展线索,以此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发展的斑斓图景。”我不厌其烦地引述这段代序,因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的创作如何照亮历史的基本思路。研究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重点应该放在研究它们是如何照亮历史的这个课题,要对曾纪鑫的著作进行严密的理论分析和精细的文本解读。这不仅涉及对作家个人的评价,而且是对历史文化散文的理论建构。
的确,“照亮历史”是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价值的支撑点,也是它们受读者追捧热力不减的秘密。杨天松先生敏锐地发现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照亮历史”的价值,这是曾纪鑫作品研究的突破。但是让我感到疑惑的是,杨先生并没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如何照亮历史”的理论建构和文本分析上面,而只用非常有限的篇幅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从杨先生书稿中分散在各章节的对曾纪鑫作品的引述和评析中获得一些启示,激发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凭借我对曾纪鑫作品的极其有限的阅读经验以及我的理论积累,我对杨先生提出的“照亮历史”这一课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揣冒昧地提出来,以供参考。我认为,曾纪鑫历史文化散文“照亮历史”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将历史现场的重构转化为人类文明的图谱,比如《青铜时代》《思想家李贽的生前死后》就是这方面的范例;二是将历史真相的还原上升为历史哲学的阐释,比如《抗倭名将俞大猷》对传主的评述就是精彩的历史哲学的阐释;三是将历史规律的反思升华为人性的洞见,比如《走出古隆中》一文对“隆中意识”的发现以及《洪秀全:“天国”的实验与失败》一文对洪秀全的评说,都包含着深刻的人性洞见。我认为以上三点,就是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照亮历史”所达到的思想广度和深度,是曾纪鑫创作历史文化散文而践行的三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照亮历史”的途径,也是我们思考历史文化散文“如何照亮历史”的三个思维路径。要准确评价曾纪鑫的历史文化散文的贡献和历史地位,就必须对他的作品进行精细的文本分析,从理论上深入阐释它们是如何照亮历史的,这是摆在历史文化散文的研究者面前的课题。我的粗浅思路仅作抛砖引玉之用,祈盼杨先生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问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