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门诊于2020.10-2021.10 月,1 年内收治的11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9 例,使用西医药物治疗)和观察组(59 例,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脊柱外科常见的疾患。发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侵入椎管,刺激或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产生的腰部疼痛症状,一般还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和体征[1]。腰椎退行性病病或者外力因素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原因,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病情发展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就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康复治疗、牵引、推拿和按摩等方式,增加椎间隙高度,减少椎间盘内压力,缓解肌肉韧带痉挛,消除神经根的炎症和水肿。药物治疗需要特别关注安全性,止痛药或是激素类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本研究中,即分析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疼痛症状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门诊于2020.10-2021.10 月,1 年内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 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9 例,男36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46.38±5.16 岁)和观察组(59 例,男37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7.02±5.24 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病变椎部附近的肾俞穴、关元俞穴、环跳、大肠俞等穴位施针,根据疼痛情况选择臀部环跳穴、腿部悬钟和阳陵泉以及足三里、脚部太冲等穴位施针。针柄上插入艾条并点燃,留针时间在20-30min,1 次/d,连续治疗一个月观察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有效率进行评价。在疼痛程度的评价上,使用数字评分法进行评价,疼痛分为0-10 分,得分越高,表疼痛越强烈。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 和 “ x ± s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 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4.11±0.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37 ±1.33)分,t=5.985,P=0.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22%为明显高于对照组77.97%,x2=5.567,P=0.018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最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问题。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结合病因,对症治疗[2]。部分初次发作的轻症患者,保守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疼痛。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综合考虑,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在患者疼痛部位附近的肾俞穴、关元俞穴、环跳、大肠俞等穴位施针,可以调整腰椎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痉挛、僵硬状态,改善腰椎间盘压力,缓解疼痛,麻木,酸痛等症状[3]。针灸臀部环跳穴、腿部悬钟和阳陵泉以及足三里、脚部太冲等穴位,可以舒筋通络,缓解下肢疼痛、麻痹等症状。环跳穴可以祛风化湿,强腰健膝,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阳陵泉可以舒筋利节,搜风祛湿;足三里可以通阳活血渗湿散寒,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等;悬钟穴可以泄胆火、清髓热、祛风湿、通经络,缓解和调理膝腿疼痛等问题。太冲穴可以调畅气机、调和气血。针灸时辅以艾灸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调动机体的正气使人精力充沛,巩固针灸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丽群.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护理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作用分析[J]. 吉林医学,2021,42(08):2028-2029.
[2]谭妙群.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护理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作用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20,11(22):62-63.
[3]徐小鸿,黄小艳. 中医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7): 2402- 2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