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来源:医学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穿刺,拔针,过敏反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25 20:58
摘要:静脉治疗作为疾病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使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得以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在治疗期间配合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不仅我国的医疗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护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技术被应用于静脉治疗护理工作中。本文分析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并阐述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其防治和护理方法。
前言:在整个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工作占据重要的地位,要求护理人员自身应具备较强的护理技能,并且能够对各类静脉输液工具进行熟练应用。静脉输液主要是运用液体静压原理,经静脉输入药物或无菌溶液的一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及挽救患者生命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缩短疾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必要加大对静脉输液治疗技术进行深度研究。
1.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
1.1 药液配置
静脉治疗工作在进行之前,一项最为关键的步骤和环节是配置药液,该项环节主要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来完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引入国内的时间为2002 年,使临床用药更为规范,静脉治疗安全性得到保证,有助于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产生[1]。
1.2 血管选择和保护
患者病情的不同,选取的静脉输液血管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可以完成对血管的有效保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输液质量得以提升。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需要在手足小静脉部位处进行穿刺。尤其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通过对患者的血液状态进行了解可知,会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中,穿刺时需合理选择血管,选取的血管以管腔稍粗及较直的血管为主,确保在穿刺期间能够对回血情况进行观察,使穿刺成功率得以提升。对于一些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可在肢体内侧的小血管部位穿刺,防止受血管脆性影响,从而导致穿刺失败现象的产生[2]。
1.3 血管暴露方法
血管暴露一般会采用两根止血带法、静脉顶出法、回压法、仪器显示法来实现。对于一些意识不清、瘫痪、支原体无力的老年患者,由于无法握拳,一般建议应用回压法,当为患者扎好止血带后,应选取血管远心端2-4cm 位置,一直向近心端部位处进行推压,将推压的次数控制在3-6 次。若患者的体重偏轻,血管暴露一般使用静脉顶出法。对于一些无法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的患者,可选取上下相距10cm 部位处运用2 根止血带捆扎患者的肢体。当患者休息一会儿之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此时可见有一条靛蓝色的静脉显现出来。
1.4 穿刺方法
在常规静脉穿刺中,建议使用的穿刺方法为握拳式静脉穿刺法,但是握拳极容易引发患者的手背处的皮肤出现明显的紧绷感,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性,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血管壁与针头之间存在极大的摩擦力,患者会出现疼痛感。要求患者在穿刺时应保证手部的放松,护理人员在穿刺时需要轻轻握住患者的手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穿刺疼痛感得以减轻。
1.5 固定方法
在静脉治疗中最为常用的固定方法是针柄左侧固定法,当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需要将穿刺针头缓慢向左旋转180°,之后做好固定处理,确保针头和血管处于一种平行状态,以防止损伤到血管内皮。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儿,由于经常好动,并且存在自行拔针风险,可使用纸盒对静脉输液部位处进行固定,以防止出现意外拔针,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身体舒适度得以提升[3]。
1.6 拔针方法
目前,在输液拔针中主要是采用新式拔针法,无需将调节器管壁,护理人员缓慢将针头拔下来,并要求患者使用另外一只未输液的手的拇指按压穿刺部位,当针头被拔出来之后,需要将按压的时间控制在4min。
2.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其防治和护理方法
2.1 发热反应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之后,输液应停止,并检查患者出现发热的原因。当患者出现寒战发冷症状时,需要对患者进行保暖,可为患者注射非那根(25~50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对患者进行留观,当体温下降至38℃以下,并且无不适感后才可离开。
2.2 血栓性静脉炎
之所以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受长时间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导致,从而引发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以防止患者过于担心自己的病情而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应更换其他部位对患者进行注射,对于一些出现静脉炎的部位,可对患者进行热敷处理,若患者的症状较为严重,可使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对患者进行热敷处理[4]。
2.3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在静脉输液后较为常见,会出现过敏反应的药液包括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出现时间为静脉输液10min~1h 左右,患者的过敏反应类型包括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等。当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之后,应立即暂停注射,并对药液和输液管及时进行更换,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主要是使用5%葡萄糖,来完成维持输液。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直到患者的过敏反应消失之后才可离开医院[5]。
2.4 空气栓塞
当患者出现空气栓塞之后,病人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当发现患者出现空气栓塞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向医生告知,并对患者做好抢救处理,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状态。要求患者需保持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防止肺动脉口中进入较多的空气。给予患者氧气,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观察,做好对症处理[6]。
结论:在临床疾病治疗中静脉治疗属于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治疗方式,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对静脉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应掌握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方法,以此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确保能够为患者营造良好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郭乐,方少梅.多学科专业小组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质量和输液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7 (3):185-187.
[2]李玲.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20-22.
[3]潘艳,王晓楠,关琼瑶.关于静脉输液治疗护理MDT 的组建及运行方式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196- 198.
[4]鲍秀莉,蔚莉菲.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研究[J].保健文汇,2021,22(26):95-96.
[5]邵荣荣.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心理医生,2019,25(3):187-188.
[6]郝乐,冯英兰.临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 [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6):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