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在高职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 来源:大众文摘
  • 关键字:情感发展,高职院校,心理教育
  • 发布时间:2022-08-17 20:36

  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要从自我意识与情感的角度出发是,深入探索其教育实施的方式,进而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效率。本文结合高职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在高职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就在心理教育中发挥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作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主动参与并且接受心理教育的引导。

  前言: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心理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从这两方面入手展开心理教育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的推动学生客观的进行自我认知,并且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而为其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1 自我觉醒意识强烈,有丰富的且有差异性的情感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学习期间,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更加注重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同时学生迈向一个新的环境,无论是周边的人还是事都脱离了他们熟悉的范围,从而也形成了学生多元化的情感需求[1]。受成长环境与教育差异性的影响,学生的情感需求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个性化的切入点。

  2 学生的自我评判缺乏客观性,情绪容易受到感染

  学生受社会经验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人和事的判断更加理想化,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评判就普遍缺乏客观性。同时学生处于集体生活之中,丰富的情感需求的背景下其情绪非常容易受到感染,进而产生群体性的情绪变化,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在高职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 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是高职心理教育的重要实施内容

  高职院校的学生其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个性化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从自我意识层面校准学生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摆正其个体在集体中的位置,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也要从情感需求层面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疏导,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感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增强情感因素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推动作用[2]。

  2 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是高职心理教育的有效切入途径

  当前很多教师在从事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这一方面与教师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照本宣科的教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心理教育自身的多元化与个性化有关。教师可以尝试从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特点,分析学生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课堂切入点,提高心理教育的课堂质量与效率,让学生们切实通过心理教育有所收获。

  3 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是高职心理教育的重要测评方向

  高职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主动认知能力比较弱,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主动测评,从自我意识的角度展开测评可以有效的完善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和深度思考,并且能够让教师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认知偏差,从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找到更加契合的切入点[3]。从情感发展的角度展开测评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反思,并且能够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情感疏导,帮助学生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三、在心理教育中发挥自我意识与情感发展作用的策略

  1 加强引导,注重心理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尊重与认同

  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心理教育不能简单的进行宣讲和硬性要求,而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内心,设身处地的去分析学生的行为,进而增强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认同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提升心理教育的效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和情感需求增加的客观条件下的行为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层次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认识到自身的偏差,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纠正。

  2 加强力度,及时通过多元化教育手段进行价值观干预

  教师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加强对学生的干预力度。随着现代化社会压力增加以及时代变化所带来的不安情绪,教师要尝试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进行情感疏导与价值观干预,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压力,并且主动的改变自己,享受压力之下带来的潜能被激发的快乐 [4]。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技能劳动以及减压手工等方式去找到与学生同频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心理教育的效果。

  3 加强评价,帮助学生在心理教育引导下正确认识周边

  教师要注重对评价机制的完善,鼓励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教育,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对学生的改变做出更加积极的评价。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弱。教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进行语言激励,情感认同等方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得心理干预的理想效果。

  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客观引导以及对情感的疏导工作,让学生能够在正确的理念干预下尽快的形成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与周边的认知,树立走向社会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与信心,为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美娜,何玲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影响--以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新一代:理论版,2021(9):9-9.

  [2]王心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测试,2021, 47(4):1.

  [3]邢玥.浅谈自我意识和情感发展在高职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18,000(032):162-163.

  [4]胡靖宜.大学生卓越心理课教学设计——以"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