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 来源:大众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研究分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8-18 13:5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多种变革。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发展的阶段,所以在该阶段中有效的对学生的素质和法治能力进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有效进行能够对学生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自身素养进行提升。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发现,该课程的进行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而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式不合理所导致。因此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性,不但要在课程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也要提升课程方式的合理性。本篇文章就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的思考和研究。
一、核心素养理念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学科的教学中,主要内容有自我管理和道德认知,所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参与社会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提升。由于在小学阶段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保障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意识能够有效的形成,就必须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有效学习中来培养。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学科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所以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基于核心素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能力的获得,而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也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由于人们的法治水平低下而导致的事故频频发生,所以国家就加大了对法治教育的力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可塑性强,所以进行法治教育需要从儿童抓起,小学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除了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法治意识,也能让学生对时代的快速发展进行适应,当学生的自身认知和时代具有统一性时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冷静的解决。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所以说教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多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核心素养的学习,所以自身所具备的核心素养认知较弱,这种情况下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即使对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了教育,也会由于教师自身原因而只从表面上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提及[1]。
(二)教师缺少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认知
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受到以往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所以教师对于考试之外的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当没有对课程进行重视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减弱。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心强,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又较为枯燥,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是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就会使得学生提不起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对课程活动有效的参与,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的方式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的参与进学习的过程中,基于这种情况在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就要从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中对教学的成果进行提升。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环保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现象,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将室内的空调打开,并询问学生热不热需不需要开空调?学生回答完不需要之后,再向学生说明这种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将空调打开的现象就是浪费。通过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其次,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中要通过课程中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以此才能在课程的教育中将重点内容进行突出[2]。
(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法治能力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也有着相关的制度要求加强学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力度。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力度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的时间有限,所以通过该课程对学生的素养和法律意识进行提升就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来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就在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以此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例如在“帮与不帮”的相关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老人摔倒,一名同学将这位老人扶起,但是老人并没有对该同学表示感谢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于视频中的内容发表见解。由于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会有人认为应该帮助该老人,也有人认为不应该帮。当学生回答之后,可以由两队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辩论,以此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来丰富学生自身的理解。为了在该案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教师要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进行及时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起到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核心素养的作用,也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三)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认知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中,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培训和教师自学的方式来对相关的能力进行提升,教师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解,也要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学习,以此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为了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不但要对教学的方式进行转变,也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有效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获得。
参考文献:
[1]张启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J].中华少年,2019:173-173.
[2]孙红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74-0074.
[3]林敏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