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投融资风险与防范

  • 来源:中国招标
  • 关键字:PPP项目,投融资,风险防范
  • 发布时间:2022-09-12 16:13

  【摘要】近年来,我国PPP项目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政府调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PPP项目具备多参与方、投资规模较大及交易结构复杂等特点,采取何种策略防范投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就PPP项目投融资风险及防范展开研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PPP是政府与社会或私人建立的合作关系,PPP通过实现合作关系的建立,签订保障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依托合同推进合作,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PPP模式可向企业转移政府的部分责任,可缓解政府的财力、人力等方面负担,还可降低诸多企业投资面临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大PPP模式的推行力度。

  PPP项目投融资风险

  投资控制阶段风险

  首先,项目前期存在手续风险。PPP项目需要开发证明、履行建设手续,新增PPP入库项目也需要审批。在投资环节,PPP项目入库或开发手续都是重要的管理内容。当PPP项目出现违规审批,或开发建设中缺乏齐全的手续或入库管理不够完善,项目资金的合理性就会受影响,无法保证还款来源及项目资金到位。其次,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有项目公司资金不合理或超前、滞后等问题产生,会延长建造周期并增加成本。同时,缺乏建造经验或设计不到位会降低控制能力;未构建资金池,也容易导致后续施工出现成本超预算情况。最后,政府履约风险。当前受疫情影响,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不同地区政府间财力存在较大差异,履约能力也有所不同。PPP项目资金来源中债务性资金占比较大,若政府未及时履约,难免会降低项目公司偿付能力,影响项目公司的有序运营。

  融资阶段风险

  首先,项目资本注入不到位,缺乏明确的来源。社会资金方若注入的资金不充足,当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银行会综合考评项目情况,明确规定主体授信、担保等,若银行在把控项目风险时对风险评估过高,可能会阻碍融资的及时性,从而影响项目融资进度。债务性资金覆盖不全,会阻碍PPP项目建设履约的及时性从而增加风险。其次,作为投融资主体的项目公司,需单独融资。独立融资不会导致公司信贷规模被占用,但母公司担保情形除外。金融机构有必要具备独立融资能力,准确判断PPP项目投资基础性条件。最后,债务性资金成本管控缺失合理性,会增加资金成本,超过政府发付费基数,融资成本就会陷入失控局面。若通过母公司进行PPP项目担保,一旦项目亏损,影响资金流正常运转甚至导致资金流断裂,会进一步影响信用体系以及母公司运行的有序性。社会资本方若存在信用不良记录,也会增加项目资金成本及融资风险。

  PPP项目投融资风险防范策略

  持续提升项目本身盈利水平

  政府与社会资本精诚合作,全方位保障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深入发掘项目的综合效益。PPP项目具备更高的盈利水平,能够间接降低项目投融资风险并提升各方资金利用效率。PPP项目公司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及政府等方面的资源,提升PPP项目运营的可持续性。同时,PPP项目有必要综合考虑风险、技术及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为资金成本投入控制提供保障,做好PPP项目新效益增长点的挖掘工作。当PPP项目达到更高盈利水平后,能很好地吸引闲置社会资金,并增强其他金融机构投资PPP项目的意愿。

  严格筛选投融资的PPP项目

  PPP项目质量高,通过投融资带给政府与社会的公共效益也更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方的收益也将得到有效保障。因而,必须严格筛选投融资的PPP项目。投融资前,各方需对PPP项目类别予以充分考虑,评估预期投资收益率,做好可能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机制的设计及股权策划与融资等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不可控因素多、风险高、预期收益率低的项目并剔除。邀请专家团队分析PPP项目的可行性,立足于政府、社会资本等角度对项目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确保筛选出高质量的项目,尽可能的减少投融资风险并为后续风险管理提供便利。

  优选参与项目建设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方的优劣会对项目公司正常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PPP项目产生较大影响,选择优质的社会资本方是提升项目公司管控能力、规避潜在风险及提升项目效益的关键所在。政府在引进社会资本时,需联系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组,由专家组甄选社会资本,严格制定预审引入社会资本的规则,筛选出具备充足自有资金、雄厚资本、优秀内控管理、丰富投资经验与较强筹融资能力的优质社会资本方并邀请其投资项目,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增强项目风险抵抗能力和盈利能力。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方凭借自有资金投入项目公司股权,同样能降低项目融资成本,合理优化项目资本结构,促进项目预期收益的提高。

  增强合同意识,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PPP项目普遍具有较长的合作周期,涉及投资、管理及建设等多方面内容,项目文件专业性较强,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现阶段,PPP项目交易结构设计与合同编制等工作,多由咨询公司负责处理,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出现误解合同条款或理解存在偏差等情况,势必会影响融资进度,甚至会引起资金不充足或建设超出成本预算等情况,影响建设质量及后续移交与费用结算等工作,不利于政府与社会资本长期合作。针对此类情况,在确定PPP项目后,有必要合理划分项目管理人员职责,通过专业的解读使项目各方对合同相关条款形成深刻全面的理解,特别是违约条款,以增强项目履约意识和合规意识,尽量落实相关的预防规避工作,降低严重违约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绩效考核是PPP项目的重要管控手段,管理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PPP项目绩效考核包含建设过程、移交环节及运营期间等诸多方面,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减少政府固定支出费用并提高企业积极性,因而要通过完善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政企长效合作机制的构建。

  拓展投融资渠道,提升项目征信

  债务融资是常见的PPP项目融资方式,但银行贷款占比较大,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化。PPP项目的运营回收周期通常在20年左右,而银行贷款多以10年为周期,两者在时间错配方面的问题较为显著。对此,在PPP项目投融资管理中,可综合考虑债权、股票、私募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也可通过引入设备基金及保险基金等形式拓展投融资渠道。此外,PPP项目应高度重视征信问题,确保包含政府、社会资本等各方在内的资金质量,避免PPP项目征信受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PPP项目在投融资及建设运行中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投融资环节,潜在风险较大。政府及项目企业应深入分析研究风险来源,精准把控风险类别,并拟定对应的投融资风险防控措施,确保防控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在保障PPP项目能够有序进行的同时,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助力预期效益目标的实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