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渗透德育教学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幼儿,学前教育,德育
  • 发布时间:2022-09-20 10:36

  摘要:德育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幼儿教师采取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还能够提升幼儿对社会、人际交往的认知。从当前幼儿学前教育所开展的德育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重视,且没有与幼儿家长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导致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分析,并从中提出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引言

  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首先需要幼儿教师针对当前德育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加强幼儿德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幼儿德育教育实效性。同时,幼儿教师还应根据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合理创设教育环境,塑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幼儿德育综合素养。

  一、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并未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只是根据工作流程完成,导致德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其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提升幼儿文化课成绩,并以此为理由减少德育教学时间,从而导致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存在发展障碍。

  (二)德育教学缺少幼儿家长配合

  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需要幼儿教师的努力,幼儿家长也应与教师进行配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都未联合幼儿家长,只是强调幼儿德育学习情况,并未从幼儿实践行为方面加以引导,在与幼儿家长互动时只是讨论幼儿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德育教育在幼儿中的开展过于片面,无法进一步推动德育教学深入开展。

  (三)德育教育中缺少实践活动

  幼儿年龄较小,对任何新鲜事物和集体活动都具有较强的探索兴趣,但在幼儿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多数教师只是为幼儿教授理论德育知识,并未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幼儿德育教育逐渐成为表面化工作。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合理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在思维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内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从中塑造幼儿良好的品格、修养和道德。对此,幼儿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重视。首先,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德育教学开展方案,制定有序的德育教学时间,让幼儿在各项德育活动、德育实践学习中获取正确德育理念,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鼓励学生说出身边的德育事件,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幼儿对德育的认识,进而转化为自身品德修养,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二)与幼儿家长共同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配合、沟通交流,只有幼儿教师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二者共同探讨幼儿身心健康情况、幼儿行为习惯,并以此制定德育教学开展方案,才能有效提升德育教学质量。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幼儿家长掌握德育教育的家庭引导方式,可以借助QQ、短信、微信等方式沟通,或是为幼儿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教授他们一些幼儿德育教育技巧,促使幼儿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中都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幼儿教师还需要通过日常监督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流,与父母保持尊重,在学校中文明礼貌,全面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例如,当有幼儿对他人造成误解时,教师不可以强制幼儿道歉,应教授幼儿正确的做法,并循环渐进树立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幼儿找出自身不足之处。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针对幼儿行为习惯进行评分,让幼儿在教师的激励下积极改变自身行为习惯。

  (三)从环境中影响幼儿德育发展

  幼儿教育环境可影响到幼儿的心里品质和行为习惯,想要促使幼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便需要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学习环境,根据幼儿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促使幼儿接受德育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积极影响。对此,幼儿教师首先需要纠正自身行为举止,在一言一行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幼儿道德品质发展做出表率,在教学教育工作中正确引导幼儿向自己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课后,需要告诉幼儿因为摸过粉笔,所以需要洗手,大家都应该讲卫生,如吃饭、打扫卫生后都需要保持卫生,不可以将食物和废弃物品随意乱丢。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在国庆期间在班级墙上摆放各种节日装饰品,并引导幼儿自行了解国庆的意义,从环境上对幼儿起到熏陶作用。

  (四)制作视频培养幼儿德育品质

  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幼儿教师应积极培养幼儿兴趣爱好,激发幼儿对德育教育的学习兴趣。当前多数幼儿机构已经配备信息技术设备,教师可以从中搜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整理,让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内容理解德育知识,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幼儿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设备为幼儿播放有关《孟母三迁》的德育教育视频,幼儿通过观看视频既可以提升对德育教育的兴趣,还可以集中幼儿注意力,潜移默化中熏陶幼儿道德品质。此外,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观察,将一些幼儿的表现进行视频制作,帮助其他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习惯,以起到激励教育作用,让其他幼儿能够相继模仿,如让座给老人孕妇、随手捡起垃圾、礼貌待人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幼儿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德育教育工作加强重视,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与幼儿家长相互合作,共同制定幼儿德育教育培养方案,加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全面提升幼儿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红梅,阎瑞华. 以人为本的幼儿教师德育观培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9(24):90-92.

  [2] 陈玲玲. 幼儿园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 才智,2020(12):194.

  [3]王恒.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的幼儿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3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