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展示台,搭建生活识字大平台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语文,识字,平台
  • 发布时间:2022-09-20 10:42

  摘要: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语文识字类的教学内容较多,但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枯燥的识字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为突破这一教学局面,教师可以从生活视角讲解识字知识,降低汉字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汉字知识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确保小学识字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识字、认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而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小学这样比较严肃的氛围,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较弱,如何将语文识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学习,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将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简要概述,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就如何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识字教学始终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成绩。在实际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不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相对于识字学习,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手机游戏和看短视频,再加上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过于重视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长期下去,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识字教学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难以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有些学生在课文学习、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非常兴奋,而在识字教学环节却变得沉闷,没有形成学习生字、探究生字的良好习惯,还有的学生存在乱用生字的现象,在遇到自己不会写的生字时,便采用拼音进行代替,如在写“对韵歌”的“韵”时,采用“yun” 代替,这样的识字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识字效果,不利于识字教学效果的提升。

  其次,识字教学脱离生活。识字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活动中发现,识字教学课堂成为教师干巴巴的讲解过程,再加上部分教师主观意识强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习惯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却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的兴趣,甚至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很不利于学生识字效果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语文教师依赖于机械记忆的方式强化生字学习,会直接导致识字回生率高的问题,而且局限于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偏旁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未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小学识字教学活动没有生命与活力,学生的生字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交流生活感受汉字魅力

  汉字的魅力潜藏在生活实际之中。因为低年级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学生拥有的生活体验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重视并利用学生生活体验的这种差异性,在生活化的低年级小学生识字教学中,促进学生识字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双向互补,打造集思广益的生活化识字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自主识字意愿变得更加强烈,扫清学生在领悟汉字知识内涵过程中遇到的思维障碍。在以往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识字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汉字知识输出,很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交流活动,这样不仅无法有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资源,也会弱化识字教学的探究性和互动性,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自主识字意识的增强。实际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自主探查汉字的奥秘,远比“灌输式”识字教学的效果更理想。小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体系处于初步构建阶段,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加强翻转师生的课堂角色定位,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探索式、多向互动式识字学习,另一方面也能彰显生活资源对识字教学模式的引领和优化作用。

  三、实践生活加强汉字应用

  教师利用生活资源优化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足够量的语言文字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和技巧,同时透过生活使学生领略汉字的魅力,驱动学生自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的多向发展。当然,想要有效达成这些教学目标,相关的识字应用教学板块是不可或缺的。缺乏应用指导的识字教学模式是不完整的,也难以切实发挥生活资源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生活化教学既可以辅助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让学生明白了汉字知识学习的主要价值。教师在渗透生活元素强化学生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同时,应依托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汉字运用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学生对汉字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内化吸收,实现识字教学中 “教、学、做”的统一步调。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活化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生活实践加强培养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补齐识字教学模式中缺失的运用板块,另一方面也能使生活资源成为学生识字能力发展的源头活水,从而使识字课堂焕发生命力,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汉字知识。

  总而言之,汉字起源于生活,满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是对生活的具体反应,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意识到“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识字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认字,从学生生活的角度“盘活”识字路,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与学生的识字量。

  参考文献

  [1]邱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学”“教”“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6(01).

  [2]宋雅文.盘活识字路—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华夏教师,2017(0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