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 发布时间:2022-09-20 11:17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为科学传递乐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使其形成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化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文章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探讨了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以供同仁参考之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发展其音乐鉴赏能力。合唱教学的开展则能增进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演唱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合唱技巧不足、合唱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应从问题出发,积极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及方法,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一、注重学生概念构建

  (一)音高概念

  加强学生对音高概念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准。在引导学生认识音高时,教师应考虑到概念性文字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具有难度,最好借助柯尔文手势或歌曲旋律线,结合具体的歌曲生动解读音高的概念,以有效提高学生音准。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的《两只老虎》教学中,鉴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该歌曲,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音高概念的介绍上,首先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柯尔文手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图谱中手势的位置理解音高,降低识谱难度,强化学生的听觉感受。

  (二)和声概念

  学生对和声概念的认识是合唱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声,教师应优化学生的和声体验,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段及心理认知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和声练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和声概念。例如,针对低年级段学生,教师可重点带领学生开展音阶练习、旋律音程练习以及纵向练声活动。笔者在教学《柳树姑娘》时,就将歌曲分为春风和春雨两类声音,并将学生划分为音乐学习小组,为各小组提供春风及春雨的声音曲谱与二声部曲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使其感受立体的和声效果,逐步形成和声听觉能力。

  (三)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

  1.卡农练习法

  卡农教学法可用于引导学生从轮唱变为合唱时,让学生通过律动进行卡农练习,观察并模仿教师的卡农动作,进而理解歌曲的节奏、演唱力度以及演唱速度,形成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卡农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以动作方式呈现合唱知识,使得合唱课堂更为灵活有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卡农练习中。教学实践时,教师可参考以下流程展开活动:①节奏卡农,教师协助学生调整教室桌椅,留出中间大块空白场地,由学生围成一圈,教师在中间演示卡农,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动作、呼吸及表情,推断其与乐曲的关系。接着,学生模仿教师所演示的卡农动作,形成对动作卡农的深刻印象。②二声部卡农,教师组织学生结为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根据教师的卡农动作演示节奏,以1、3、5 三音创编旋律并参照恒拍与音高,最后演唱二声部卡农。③卡农展示,各小组运用学过的简单旋律,如《两只老虎》《闪烁的小星星》等进行卡农展示,以此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及协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

  情境的创设能够加强学生的合唱学习体验,使其充分感知乐曲节奏及合唱声部特点,体会声部角色形象。为此,教师应以乐曲特点及学生认知经验合理创设情境,从而确保合唱效果。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雨沙沙》时,教师可先播放录音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想象春天下小雨的场景,并引导第一声部的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种子”,唱出“种子的歌声”,第二声部的学生则设想自己为“小雨”,尝试唱出“小雨的歌声”。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使其认真体会不同声部的演唱特点,协调两个声部的声音,并通过合理想象在合唱时生动展现乐曲形象。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活动,其与合唱教学的结合能够以更符合小学生心理认知的方式传授合唱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多声部节奏的把握以及合唱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新优化游戏内容及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觉体验。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理发师》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拟声游戏”,回想理发师在剪发时常用哪些动作,选取典型的动作展开模仿,并模拟动作发出的声音。比如,模仿理发师用吹风机吹头发的动作,同时发出“吹风机” 的声音,并在“吹风机”的声音中设置音高工具声音,优化学生的合唱体验。又如,在教学“Do Re Mi”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创编比赛的形式促成两个小组的相互竞争与相互合作。首先,两组学生需要打好配合,编配二声部演唱乐曲;接着由一组学生表现柯尔文手势与演唱基本音阶,另一组学生演唱歌词。通过合作创编,学生能深刻体会二声部合唱的特点,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方法与技巧。

  二、强化发声训练

  合唱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教师应强化发声训练,合理设置学生的发生练习量,确保其具备基础歌唱技能,优化合唱活动成效。不同学生的嗓音特征不同,且由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高强度的训练或是缺乏技巧的滥用嗓音都可能损伤学生的声带。在发声训练中,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嗓音特征,科学管控学生的发声声域、时间及音量;同时叮嘱学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伤及喉咙;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演唱姿势等方面掌握正确的换气方式,确保有足够的气息支撑演唱;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合唱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各声部间相互配合,使得合唱歌曲层次分明、节奏准确,具有和谐的美感。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对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显著,教师要明确合唱教学的突出问题,通过注重学生概念构建、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发声训练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合唱教学设计,从多重角度丰富学生的合唱体验,使其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艳.以情感人以感促生——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102-103.

  [2]刘畅.小学音乐课堂中“互动视唱”教学法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1(11):24-2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