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摄影世界》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摄影,影响,发展
  • 发布时间:2022-11-07 10:09

  初识《摄影世界》

  有一本杂志叫《摄影世界》。在我心目中,它不仅是跃然纸上的“摄影世界”,更是一扇宽大的窗户,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里丰富多彩、深邃迷离的景象。《摄影世界》自 1982 年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走过整整40 年悠悠岁月。说起来40 年好像不是一段太长的时间,但对于新中国摄影事业和大多数摄影人来讲并不算短。如今仍在工作岗位上的大多数人可能对1982 年没有太多印象。那一年我27 岁,刚刚踏入社会,两年后进入了新华社摄影部,从此跟《摄影世界》杂志结下不解之缘。

  在家庭氛围和个人喜好的影响下,我个人的“摄影世界”开始得要更早些。我从小就爱看“带画的”出版物,尤其是上面有照片的画报,因为我觉得这比纯文字更接近真实。 1984 年,当我遇到《摄影世界》的时候,它已创刊两年。在此之前,它有一个“前身”叫《摄影参考资料》。我有10 本,留存了好多年,直到退休后借给人做节目,竟再没还回来。想想挺可惜的,不知最后到了谁手里。

  《摄影世界》是本好看的书

  我觉得,杂志就是分期出版的书,两者分别不大。由于杂志的外观、内容及印刷质量在不断变化,所以比一本固定成型的书更能体现“年代感”和与时俱进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一本杂志的知识承载量和文化传播力要胜过一本单独的书。书籍和杂志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方面起着不同作用,异曲同工。只可惜许多优秀的期刊杂志,没能像《摄影世界》坚持这么长时间,且很少有杂志能像书那样,在书柜里占有一席之地。

  就形式而言,书容易被保存和继承。杂志量大、体积各异,不容易长期保存。但当我手捧一本出版了几十年的纯文字图书和一本图文并茂的老杂志时,后者带给我的视觉享受和情怀远胜于前者。况且,书如果畅销可以再版,杂志通常不会因任何一期畅销而再版。我在北京琉璃厂见过影印再版的《北洋画报》,其质量和感觉不能和原版相提并论。此外,类似《摄影世界》这样的摄影刊物给读者带来的专业信息和新鲜感,也不是随便一本书能替代的。

  在影像信息资讯不丰富的时期,画报类杂志对读者的诱惑力远超文字书。刊载插图照片多、发行面较广的摄影类杂志可读性和文化影响力则更胜一筹。事实上,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诗人、漫画家和摄影师,都是先给杂志投稿,才渐渐成名。所以说,“杂志是没有成型”的书、“书是杂志的浓缩版”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摄影世界》是个不说话的老师

  对我而言,《摄影世界》杂志是不说话的老师。我小时候受到的正规教育不多,所以老师也不多,怎么办?自己找。《摄影世界》就是我偶然相遇的一个老师,在跟它学习的日子里,我受益匪浅。

  1984 年,《摄影世界》刚创刊两年。那时它是彩色封面,黑白内页,页数不多。在那个不讲形式重内容、只要是 “带图的书”就好看的年代,我因工作关系可以经常不花钱看到一种摄影期刊,已是莫大的幸运。40 年前,人们不富裕,免费的报纸随处可见,自费购买杂志的人少之又少,至于给杂志投稿发表文章或照片,更是一种奢望。记得我妈曾跟我说过,“只要在《摄影世界》上发表一篇豆腐干大的文章,今后评职称的时候都管用。”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我国已有几种发行量不大的摄影杂志。其定位主要以介绍本国摄影人物和作品为主,涉及国外的内容有限。《摄影世界》杂志凭借新华社丰富的国外专业刊物和图书资料,以及驻外摄影记者提供的便利条件,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摄影信息采集、整理,取其精华发表出来,满足了我国广大摄影人对了解国外摄影动态和先进摄影器材的渴求。上述内容也是我最关心的,所以我从这本杂志获益匪浅。记得那时《摄影世界》的主编是女记者陈娟美。她是解放前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英文不错,所以在那个国外摄影信息来源有限的年代才能把《摄影世界》办得接近“世界”。

  《摄影世界》是一所学校

  老师和学校是办学兴教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在我看来,《摄影世界》在这40 年间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所汇集众多优秀摄影学子的学校。我在这所学校里,不仅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自己,还认识了众多以摄影为职业或爱好的同路人,这样的收获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给杂志投稿就要署名,署名就有可能出名。尽管因此而出名的人极少,但通过各自的署名文章,作者之间便能增进了解从而彼此相识,成为同学或益友。

  简单举例,通过《摄影世界》我结识了原先摄影出版界的头号“写手”狄源沧。不想他家离我家竟然不远,都在北三环一带,之后我经常到他家和他讨论给摄影书刊投稿的事。北京什刹海胡同游和798 艺术园区的发起人徐勇、相机收藏家沈铭等业内名家,我也是通过《摄影世界》认识的。

  总之,在《摄影世界》这所学校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摄影人,有专业的、也有非专业的。他们有的精通拍摄技巧,有的极具摄影采访经验,有的熟悉照片后期制作,有的在摄影器材方面是专家,有的是经验老到的照相机修理技师……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的发挥空间。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照片档案工作的“二线摄影人”,也在这所学校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一直以来,我在《摄影世界》发表的文章多是关于解读照片的,以逸闻、故事为主,涉及摄影人物、器材和纯技术方面内容的文章不多。《摄影世界》对稿件的要求比较高,它一年只有12 期,征稿既面向本单位专职摄影工作者,也面向社会,所以稿源丰富,投稿人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那时,我离那些深度的、专业性强的、理论水平高的摄影文章还比较遥远,于是将稿件定位于边角的、冷门的、故事性强的照片,零敲碎打,积少成多。就像一所学校有许多专业,有的人上不了热门专业,那便选择冷门专业,反正出了校门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

  后记

  摄影发展到今天,外面的摄影世界变了,《摄影世界》这本历史悠久的杂志也在变,变得更符合现代摄影人的阅读习惯了。如今,《摄影世界》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越来越宽泛,印刷质量和编排水平更不可同日而语,采编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唯一没变的是,时隔 40 年,它还是让新老摄影人本能地捧在手上欣赏、从中得到专业知识的精品刊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