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变

  9月稍微恢复了一点工作状态。上期专栏讲到,原本我打算7月的版本上线之后,就马上着手扩大内测规模,获得一批新的读者和—很重要的—钱。拖延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因为对结果没有足够的信心,搁置了这个项目。

  缺乏信心,其实就是对于一个读者为何愿意付费使用这个产品,缺少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假设。我们设计的机制是,读者进入阅览室后,需要通过关注先锋读者来获得内容推荐。但内测上线以来,我们一直没有解决好邀请更多先锋读者并促进他们活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

  我们原本的“编辑”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这个问题,因为即使读者不关注任何人,每天也还是可以在首页看到足够好的内容推荐。8月我们暂停了这些工作,其中一个原因也是我们认为必须直接面对这个核心问题,而不是想办法绕开它。我依然觉得这是对的决定,但暂停内容推荐多少也让读者的产品体验变差了,这似乎就越过了某个“好”和“不好”的分界线了,让我感觉产品在今天提供的价值比较有限,可能不是吸引更多读者加入的好时机。

  创业团队早期常提的一个概念是“Product/ Market Fit”,即产品的价值是否找到了与之匹配的市场。这个概念提的人比较多,甚至有自己专属的简称“PMF”。但这前面还有一个概念是 “Problem/Solution Fit”,即团队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是否真的能解决它号称能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现在面对的也是这个问题。阅览室要解决的、读者正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之前会概括为“想读而不读”—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应该读点好东西,但当我们有时间,总会不知不觉中在娱乐内容中浪费掉。读者缺少的是什么?根据过往的研究,我们概括为氛围感、阅读的鼓励和决心,以及最重要的,高浓度的优质内容推荐。这就是我们认为阅览室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先锋读者来推荐内容是我们在一开始选择的解决方案。这个机制现在看起来没有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如果问一个路人,路人可能会说,那要么想办法让这个机制来实现目标,要么就得换一个机制了。

  我们一般又不轻易放弃一个事情。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一个事情的结果不达预期,要么是假设错了,发现真实世界和我们的猜测很不同;要不然,总觉得要将各种方法都尝试到尽头,走投无路了,才可以放弃。况且,“先锋读者是阅读氛围的核心”几乎是我们原本业务计划书的第一句话。我很讨厌战略决策朝令夕改,但我也相信直觉。人的直觉又是不稳定的,所以为了保证决策的稳定性,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这些很根本的直觉上寻求达到共识,把它作为原则写下来,然后不轻易修改。所以,要放弃也不太容易。

  我还是一直在想还有什么方法。直到有一天中午我们在吃螺蛳粉的时候谈起这个事情,KT说,不论如何,我们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让这个机制奏效。说者无意,但这句话其实对我非常有启发,因为“时间”是我想问题时候的一个盲区,我经常会忘记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考虑到时间因素其实答案就很简单了,因为我们的时间所剩无几,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子一来,逻辑上的必然选择,就是至少在短时间内,暂时不能依靠这个机制了。

  看,还是要多讨论。

  那如果没有先锋读者这个机制,我们可以怎么做高浓度的内容推荐?

  还是先看什么东西不会变,以及我们已经有了什么。翻阅2021年立项时的讨论,“让认真阅读的人在互联网上有栖身之地”,把阅览室做成一个给认真阅读的人认真阅读长文章的地方,这些初心相信不会变。经过大半年的开发,今天阅览室提供的功能,包括可以将互联网上的文章马克到阅览室来阅读和分享,当成收藏文章或“稍后阅读”工具来使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方便地马克和写笔记,这些马克和笔记也可以被别人实时看到;你可以关注其他人,看到他们正在阅读的文章和马克,其他人也可以关注你;通过每篇文章的“一起读”,你也可以看到关于这篇文章的更多讨论……这些功能主要还是指向“社区”,即阅读体验和氛围。要在短时间内调整解决方案,也不应该离得太远。

  社区是由人构成的,既然目前单独依靠先锋读者难以提供足够的阅读氛围,那我们能不能重新想象一下社区里面的权力关系?我们已经在创始读者中试运营了几个月,和先锋读者相比,他们的阅读经验也许没有那么丰富,但仍然是认真的、热爱阅读的。也许,我们可以试试放弃只有先锋读者才能推荐内容这个想法,把阅览室重构为一个对所有读者都平等的社区,让所有读者的权限一致,他们可以互相关注,这样也许能更有效地形成社区。

  但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我回想最初讨论的时候将先锋读者放在阅读氛围的中心,甚至认为只有先锋读者才能影响阅读氛围,一方面还是在价值观上认为阅读品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高低之分的,“认真”这件事情对人是有要求的,这个想法可能没有什么变化;另一方面其实是业务导向的,即我们最终需要通过有一定知名度的先锋读者去影响、吸引相对大众的读者加入。后者暂时不在议程上,至于前者,即使这个想法没有变化,放弃了只有先锋读者才能推荐内容的限制,也一定是有办法保证的。

  思路的转变,是意识到社区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自由地自然成长,而不是追求一上来就按照设计者的规划到达某个完全确定的、整洁的、纯净的最终状态。社区的加入在今天本身就是有门槛的,我们只是用自然的生长机制代替了自上而下的遴选机制而已。开放被关注能力也意味着我们将对推荐内容质量好坏的选择权交回到了读者手中,不再认为“可被关注”意味着我们认可其影响力。由于谁可以发布内容不再被我们严格控制,这也意味着我们对社区内容的控制力将下降,内容将更多元化。况且,我们担心的氛围变差的问题,可以通过在运营过程中的操作来加强。

  这可能是短时间内唯一有可能奏效的解决方案了。

  想清楚之后我们很快作了决定,让阅览室的所有读者都可以互相关注。这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正如我们停止“编辑”工作一样。按我个人的风格,要把一个问题想清楚可能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要放弃一个事情也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来想清楚,但一旦确定了逻辑关系,与之相关的决定都很好作,即使会带来各种副作用,因为轻重缓急是清楚的。

  当然,副作用还是要花精力处理,不能假装它不存在。

  开放被关注功能,也不是简单地把一个 “开关”打开。因为产品的主要用途和使用场景已经和我们一开始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了,甚至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用户,也不在我们我们原本的构想中。2021年年底我们在讨论业务规划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终局”上,也就是我们的产品最终服务的是哪一群人。那是一个相对比较大众的人群,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前面说从业务导向出发需强调“先锋读者”,因为我们不太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付费加入一个纯社区产品,更别说是阅读社区了。但今天我们希望“扩大内测”,恰恰就是想吸引一群愿意付费加入一个阅读社区的读者。

  什么样的人可能愿意付费加入一个阅读社区?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做仔细的调研,只能凭经验猜测了。比如,自己信任的朋友在这里;比如,对各种社交媒体比较熟悉同时也爱阅读的人,看到现在的读者名单会发现自己认识其中的许多人;比如,被整体的“阅读氛围”吸引的人;当然,所谓的“产品蝗虫”和热爱分享、喜欢玩各种新的社区产品的用户,也都是其中一员。

  9月,我们快速通过一些小功能完善了这些可能的场景,保证不同类型的读者加入时,他们要用到的场景都可以自圆其说。花费时间最多的是一个漂亮的“阅览室云图”,阅览室不再依靠少数先锋读者了以后,我们需要一个方法来让这个小小社区的公共空间更容易被 “看见”。读者的个人主页原来有一个很漂亮的云图呈现读者马克的内容中的关键词,我们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读者分享截图。把这个创意重复利用,将整个阅览室马克的关键词呈现出来,就是现在的“阅览室云图”,我们希望能在一个地方呈现阅览室整体的阅读氛围,读者随时可以加入到不同方向的阅读和讨论之中。

  还没有做的事情,是仔细检讨为何先锋读者这个机制至少在这个阶段没有如我们所愿,毕竟我们只是“暂时”不依赖这个机制了。只是在眼下这相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还愿意继续尝试;我们也的确还会继续尝试。

  我发现即使是在精神不太好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我还是能打起精神的。可能我还是喜欢做具体的事情。

  阅读也一样。我想,阅读还是能帮助人们理解世界运作的规律,在大起大落的情绪之中让自己站稳。所有人都乐观的时候,不必过于乐观;所有人都悲观的时候,也不必过于悲观。最差的情况下,哪怕没有有效的商业模式,我们也还是应该继续往下做的,这并不难坚持。

  当然,我们此刻还是希望能够证明,或者证伪,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商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