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教学的研究

  • 来源:未来教育家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2-11-17 11:23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改变以往单向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问题教学法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主线,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展开探究,在探究中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要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对策以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影响来浅谈几点体会。

  1 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1.1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法以教师提出问题为开始,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引领学生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地深入思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给予点拨、启发,促使他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2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问题教学法具有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的特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仅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2 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2.1 提高问题本身的探索价值。问题是有效开展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所在。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问题教学法的成败。为此教师要用心来设计问题,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问题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学生才能展开主动探究,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问题教学才能取得成功。第二,把握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通过学生的探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目标,而不利于预定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另外,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富有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与层次性的问题。

  2.2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的精髓不是只让学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勇于提出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见解,进而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 师生互动探究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拥有平等的权利,要共同参与到提问与探究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合作下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究,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实现了知识的多向互动与交流,让教学真正成为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成为了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互动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采用翻转课堂、实验教学、分组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知识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现象,抑制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使课程增加动感,迸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创新问题与内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提出几个铺垫性小问题,这些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对于理解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解决前面的铺垫性问题,而对于理解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这样富有梯度性的问题,更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展开积极探究,在探究中获得较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

  在学科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事物的感性材料,将问题与事物的表象之间建立深层次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发展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能够感受到物体虽然重量不同,但同时落地,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与学科教学理念相关的创新研究都要基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采用问题教学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边操作边思考,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