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建造始末

  • 来源:北大荒文化
  • 关键字:藏书楼,欣赏,字画
  • 发布时间:2022-12-04 15:30

  顾文彬(1811 年—1889 年),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盦、艮庵、过云楼主,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词人、书法家、收藏家。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福建司主事、山西员外郎、福建郎中、湖北汉阳府知府、武昌盐法道等,晚年辞官归里。太平天国战乱后,营造怡园,建造过云楼,享受隐居恬淡生活。文彬平生工倚声,善操琴,书法以唐欧阳询、褚遂良为宗,精于鉴赏,富于收藏。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历时九年与其子顾承营造过云楼及怡园。顾文彬的论说非泛泛之谈,识见卓异,颇堪资鉴别书画真赝者参考。顾文彬给自己的藏书楼起名过云楼出自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1] 凭借其家过云楼之收藏在吴中及江南文化影响力得到扩大,多有名人爱书之人登门拜访,借阅古籍,欣赏字画,兴致之余题跋助雅,亦一番美事也!过云楼之兴建始末也很精彩。

  同治十一年顾文彬与其三子顾承写信说道:“我意欲造过云楼一座,尚有法可想否?”[2]

  第一次和其子顾承提到想建造一座藏书楼,因为自己的收藏日渐丰富庞大。同治十年二月初八,顾文彬与吴引之同游杭州郑兰(字谱香)的四面楼,只见“四面天井甚宽,皆环以太湖 石,凿池两处,又有回廊亭榭点缀”[3],回廊亭榭点缀其间,一派苏式园林的风光顾文彬顿时眼睛一亮,这四面楼 与他心心念念想造的过云楼一般无二,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表示此楼“可可谓先得我心”。他粗粗估算一下要完成这样一个工程“非数万金不可”,而他此时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五月初八日,顾文彬闲来无事,诗兴大发,集吴文英(号梦窗)、张炎(号玉田)、辛弃疾(号稼轩) 句填词多首,其中两首分别集张玉田、辛稼轩句题过云楼:“其一,出岫本无心,旧隐琴书,应妒过云明灭;弄泉试照影,再盟鸥鹭,知他甚日重来。其二,得丧乘除,机心早觉。丹青图画,老眼羞明。飞去了无踪,万事云烟忽过。渔樵故里, 闲处偏多。杖履当时,梦中行偏。觉来还自笑,一亭风露先加。”[4] 遂后又在同治十二年正月初十写予三子顾承的信中说到: “倘汝到杭而我已行,须进城往拜郑谱香之大世兄,观其园中四面楼,我拟照式样起造过云楼,使汝胸中先有成竹也。”[5] 此处可知顾文彬的过云楼参照的是杭州郑谱香的园中四面楼。可见顾文彬对于造过云楼的认真和严谨。同治十二年的有一封家书中提到:“汝到杭城郑谱香之大世兄处,必须往拜一晤,观其园中四面楼,以备胸中成竹。如阍人回复不在家,不妨迳入园中一看也。”[6] 又再次谈到让顾承必须得进郑谱香的园中看看四面楼的构造。顾文彬心中的过云楼的样子莫过于此了!“我素有起造小天一阁之愿,常耿耿于心,所难者无此地步耳。再四思之,末进楼房, 或三开间,或五开间,尚在未定。我意决造三开间,与前一层楼相对,东首只须留出一小间地步,造一楼一底,纯用砖石,不露片木。其式样大约与葑门钟楼相仿,块然独立,四面落空,于末进正楼之厢房开一小门,与小天一阁相对,以小桥通之。书画图籍之上品贮于阁上,中下之品贮于楼下,其楼与内屋相连,颇为谨密,无偷窃之虞。汝若能为我设法造成,则夙愿已偿,中心大悦矣。”[7] 从这段话中可以作如此分析,即顾文彬希望按照郑谱香的四面楼式样营造过云楼,可能因场地、费用的限制无法实现,故转而求其次,以苏州蔚门钟楼为样本。但实际目前尚在原址的过云楼则是一幢三开间的二层建筑,并非葑门钟楼(现在苏大校园)的式样,可见顾承还是尽最大可能满足父亲的心愿。顾承自同治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到宁波,直至三月二十九日抵沪,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子细细谋划营造过云楼在内的房屋、花园等事宜。顾承回到苏州着手购地买屋,扩充地盘,营造过云楼、怡园等建筑宅院,七月下旬还在为过云楼觅寻造屋的旧木料,可能在九十月间动工。据顾文彬家书中透露的信息,十月十三日“花厅过云楼俱已上梁”[8],上梁意味着造房已近尾声。顾文彬在宁波遥控指挥过云楼庭院湖石的布置:“在过云楼庭中只立一高峰,固属简净,或旁边略缀玲珑小石数块,取丈人峰下罗列儿孙之意。疏疏落落,不用堆砌,亦甚大方。”[9]

  当他得知赵园、曹园共有三块大尺寸的太湖石竖峰时,又提议 “花厅、过云楼、西方厅有三天井,恰好各立一峰”。由于风水之说,顾氏父子为过云楼是否立大的太湖石而展开激烈的讨论。有风水先生认为过云楼庭院不宜放大的竖峰,不仅有突兀之感,还会“有碍大 局”。顾文彬表示“风水之说,我素不信”,并告诫顾承“切勿为风水所惑,踌躇不决,并且切勿再请别位风鉴先生来看。多一人即多一番议论,反生出许多疑忌,甚无谓也”。然而,顾文彬最后屈服于风水的“威力”,作了让步,过云楼庭院只能选择“小石之玲珑者”点缀, 连艮庵庭中也不能立石,顾文彬“败兴之极”,却无可奈何。既然过云楼即将竣工,那么匾额之事再次提及,他在十二月初十日的家书中表示,“是否即用校邠旧书,若嫌小,再书亦可。”顾文彬心里始终觉得冯桂芬原先所题“过云楼”字太小,再次征求儿子意见,倘若嫌字小可 以请冯氏再写,强调“此老书,我所心折,即重复亦无妨也”。其时何绍基已于同年 七月过世,故不可能再请他题写了。目前所见到的过云楼匾额依旧是冯桂芬的墨宝,其跋语:“ 子山二兄收藏法书名画、旧拓碑版甚富,以小楼储之,取周公谨烟云过眼意为名,其癖也, 亦其达也。即正。怀叟弟冯桂芬。”从“小楼”两字分析,同治十年之前顾氏住宅情况未必有多余的小楼庋藏书画,故极有可能是冯桂芬根据新造过云楼量身定做的匾额,现在看来“ 过云楼”三字的匾额并不小。三径初成;商略遗编,且题醉墨。”他在跋中写道:“乙亥夏, 余移疾归里,楼(指过云楼)适落成,乃集辛幼安词句题之。时方有书画录之辑故次联云尔。” 过云楼主体建筑在同治十二年十月建成,庭园湖石、花木布置以及楼上楼下房间隔断诸事经 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渐次完善。过云楼究竟有多少面积已无从考证,但根据顾文彬《艮庵手订年谱》记录,“余在任时(指出任宁绍台道)开拓住宅,东首两落,其一改造‘过云楼’,上下两层;前一进平屋三间,即‘艮庵’。”过云楼、艮庵与顾氏住宅、怡园、春荫义庄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过云楼、怡园成为苏州文化沙龙的中心。

  注 释

  [1]  宋 苏轼《东坡全集》明成化本,卷三十二宝绘堂记一首

  [2]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三同治十一年第八十六号家书,第147 页,文汇出版社,2016.11.1

  [3]  清 顾文彬《过云楼日记》点校本,同治十年二月初八日记

  [4]  清 顾文彬《眉绿楼词》

  [5]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三同治十二年第二号家书,第219 页,文汇出版社,2016.11.1

  [6]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三同治十一年第五号家书,第222 页,文汇出版社,2016.11.1

  [7]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四同治十二年不列号家书,第255 页,文汇出版社,2016.11.1

  [8]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四同治十二年第八十九号家书,第310 页,文汇出版社,2016.11.1

  [9]  清 顾文彬《过云楼家书》点校本,卷四同治十二年第九十二号家书,第313 页,文汇出版社,206.11.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