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01 20:51
【摘要】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轻文化的问题,导致学生最终只记住了数学公式,却不懂得方法,不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对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意义,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让学生可以透过数学观察世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阅读讲解渗透数学文化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吸收过程,更是一种可以带给学生无限想象的脑力活动,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数学知识有着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阅读的方式去了解数学文化。教师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转化,将其转变成为微课、连环画等学生喜爱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吸收数学文化思想。
例如,在教学“完美的图形——圆”这一节内容时,教材上没有对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但是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圆知识上的后续深入学习,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了一次连环画阅读活动,让学生从《π的传奇》阅读活动中简单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在学生阅读连环画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阅读连环画之前,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圆周率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周率的知识?在学生初次阅读完连环画之后,笔者还问学生:通过连环画,你知道人们研究圆周率已经有多长时间了吗?人们是怎么更加精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在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多少种研究圆周率的方法?这样通过连环画的阅读和课堂有效的提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在阅读的过程中畅想数学的美好。阅读课可以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自己经历数学文化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善用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文化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渗透了数学文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数学历史的典故、趣闻等,可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内容等,拓宽自身的数学视野,并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数学家,了解他们探求数学真理的过程。此外,教材中也有很多数学文化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寻找,在课堂上用活泼生动的形式来讲解。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多开展数学课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竞赛、讲述故事、趣味数学题等学生所感兴趣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感想。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更好地领悟数学文化。
二、角色互换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实现了和谐统一,才能够构建有效的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1]。教师可以使用角色互换的手段去渗透数学文化。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当教师的感觉,也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去思考数学文化,同时还能够促进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不一样的精彩。
例如,在教学“繁忙的工地——角和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师生角色互换的活动。学生要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通过网络、书籍、电视等途径了解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意义。在收集好资料之后,学生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制作简要的报告,在课堂上汇报。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说道:“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万物皆为数,这个意思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用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毕达哥拉斯的人生经历。然后,笔者让各个小组上台进行汇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阐述自己对三角形的理解,并且结合毕达哥拉斯的观点,对三角形的内涵进行分析。如此,通过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文化课,让原本内容单调的三角形知识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游戏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好玩的,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很多时候数学的抽象性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来渗透数学文化,用游戏来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游戏当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用数学文化潜在的功能实现育人目的。
例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游戏活动。首先,笔者使用了一个小故事——“田忌赛马”作为这次游戏活动的导入,让学生首先产生一个基本的印象,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从而启发学生的智慧。然后,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去玩取小棒的游戏。在学生结束游戏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从而增强学生对因数、倍数等概念的理解。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文化教学中,教师运用游戏活动手段,可以降低数学文化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结语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成长需求,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建立完善的小学数学文化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数学发展的过程,让数学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飞.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2] 马虹宁.小学数学文化教育的认识与实践[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