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思辨能力,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09 20:06
马文宇
(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211100)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侧重于长远视角,探寻如何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实文化底蕴,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文知识是否重要,当然,但综合素养才是实现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思辨能力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于世间万物认知的基本方法和理性逻辑,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思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辨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2-011-01
思辨能力,是小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思维逻辑。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存在多元化,基于不同的立场,小学生可能获得不同的结论。而想要准确、客观、全面地认识某一事物,就需要小学生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本文将注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语文核心素养。
一、开展思辨实践活动
思辨,不仅是脑海中思维的自我重构,而且是小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论述思维逻辑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想要真正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增强核心素养,就需要认识到实践才是能力进步的最佳方式,俗话说“熟能生巧”,小学生只有经历过激烈的思辨活动,才能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思辨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因此为了高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设计趣味生动的思辨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利于激发小学生自主思辨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很自然的想到了“司马光砸缸”这一典故,明白多元化的思维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拥有司马光般不遵循守旧,能够自主创新的思辨能力,就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切实提高小学生对于事物的多元思想。如以本文为例,以规范的遵循和突破为辩题,开展自主辩论活动,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辩论双方,秉承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规范的存在即是遵守,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一方认为规范需要具备灵活性,可以因时改变。小学语文教师在辩论的过程中,承担裁判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小学生激发理性思维,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掌握思辨理论方法
思辨能力,虽然是小学生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和理性逻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深受个人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科学的思辨方法和理论。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增强小学生的自主思辨能力,增强他们对事物看法的多元化,扩展他们对于中国现实的认知,需要向小学生传授基本的理性思辨方法和思辨理论,懂得对于某一事物可以从哪些角度和理性路径来思考问题。如现象和本质分析法、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等,这些分析方法都能扩展小学生自主思辨的理性空间,指引他们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和自我。比如:学习“不懂就要问”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需要确立文章的核心思想,以主旨为指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传递思想核心。但是小学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那么就需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即便是课本,其本身也是某一事物基本认知的某一观点,是某种价值取向的选择。如本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向小学生展示理性思辨的基本过程,在传授基本思辨方法之后,举例说明思辨方法的具体应用。不懂就要问,本身是一种观点的具体阐述,但依据现象和本质分析法,基本现象是小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缺乏自我认知,本质结论是鼓励小学生采用询问的方式,实现自我认知的完善。但小学生需要认识到实现认知的方式存在多样性,小学生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查询的方式,甚至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获得对某一问题的直接或间接认知。因而该篇文章的论点缺乏全面性,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向小学生展示的思辨过程。
三、注重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是小学生思维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基本方法和理性逻辑,最终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构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知识固然重要,基本观念固然正确,但不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不经过小学生自主思维的辩证过程,他们是无法深入体会知识于生活和自我的意义,无法体会那些近似于真理的观念,是如何指引着小学生的生活。因而思辨能力是小学生正式认识这个世界的敲门砖。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小学生对于世间万物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拥有理性的思维过程,首先需要注重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材的指引,传授基本的字、词、句,巩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并阐述该篇文章的核心思想,认识到小学校园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认知的殿堂。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增强学生对该篇文章的深入探讨,获取独立的思考和认知,首先需要帮助小学生确立基本的思辨方向,让他们意识到人类对于世间万物的认知,并不存在统一的唯一标准,会根据思考角度和认知方式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认知结论。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体现了多民族校园的美好,但小学生如果愿意深入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就会了解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有些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由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具有使用上的普适性,因而多民族小学生,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这是现实偏差的重要理由。思辨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重塑思辨理念,重视思辨能力在小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思辨能力,是人们能够全面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其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树立思辨教学的基本理念,重视思辨能力在综合素养中的基础地位,其次需要实现思辨方法和理论的科学传授,让小学生懂得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完善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角度,最后通过多元化的思辨实践方法,让小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切实地提升自我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参考文献:
[1]贾春瑞. 小学语文课堂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J]. 亚太教育,2022,(23):127-130.
[2]段熙. 哲学思辨能力在语文阅读中的价值与运用[J]. 文学教育(上),2021,(12):92-93.
[3]陈晓慧.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66-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