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农村小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素养,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09 20:32

  于述丽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心小学)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坚定文化自信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和人文精神的科学指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战略任务和铸基工程,如何使这一工程贯穿于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和时代命题。

  【关键词】农村;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3-010-01

  引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必须全面提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将素养内化于道德修养的精神上、外化于教育教学的行动中,进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神境界,对于传承文化基因和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播者、灵魂的塑造者,肩负着传承文化基因、落实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只有有文化素养高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素养的学生。

  一、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素养的作用

  素养,指人的综合素质教养。素养之于心地,其重要性犹如食物之于身体。素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是个人能力中很重要的软能力,也是成就学业和事业的前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很容易提升文学素养,素养高的人无形中会散发一种人格魅力,给人一种与众不同吸引力。文学素养高,就会具有好的文笔功底。学习中语文课的作文手拿轻来,考试作文写作也可“日试万言,倚马可待”。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准备文字材料和写报告的时就会轻车熟路。相对于文学素养低的人来说,文学素养高的人的软能力就会十分突出!培养青少年的文学素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需要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文学的动力。其次,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也往往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略的,就是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的环境或者氛围。

  二、怎么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核心素

  1、通过阅读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大量的阅读书籍特别是经典作品是培养青少年文学素养很好的途径,也是主要途径。书籍是一扇面向世界的窗户,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拓宽知识面,可以培养有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其实正是教学生规矩,基本礼仪,做人的道理,至仁至善的品质,通过诵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比如弟子规《入则孝》开篇的“父母呼,应勿缓”,教师教学生如何应答,任何人叫我们的名字时,哪怕手上有事在忙,我们也要先礼貌回应,而不是装作没听到或者磨蹭半天不耐烦地问,“干啥呀?”《弟子规》里谨篇里甚至还教你如何走路,如何洒扫庭除,如何接人待物,衣食住行的礼仪讲得非常清楚,这些价值观和素养是全球共通的,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礼仪和约束力的话,还会被社会认可?这难到还不是教学生最好的启蒙课本?而且《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很喜欢重复的,教师每天一上课都是先让学生诵读五分钟,大家读得可起劲了,要是一旦教师说需要领读的话,小朋友手都举得老高,自告奋勇。青少年时代对书籍和相关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探知文学的奥秘所在,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品味文学的真谛。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如何欣赏文学之美,如何创造美的文学,提高核心素养。

  2、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和比赛

  学校可以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在校内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开展“千古美文”朗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写大赛、成语接力赛、古诗文名句默写大赛、古代文化知识竞赛、传统美德故事会、“家乡民俗知多少”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口诵心惟,内化为自己的良好品德,升华为自己的文明行为。

  3、通过周围环境熏陶让学生耳濡目染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非常丰富的内容。尤其是民俗和节日,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更是一方水土的标志。学生学习了解这些风土人情对于将来融入社会,尊重多样文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议家长们带着学生去到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走走看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还可以学习到许多与城市相关的政治,经济,艺术,地理等知识。

  家长们也可以利用节日教给学生制作传统礼品,比如制作月饼、麻糖和面人等礼物,既让学生体会到乐趣,又对这些传统节日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不同的环境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教学场所。很多学生正是在观看传统戏曲和皮影表演的过程中,对这些民族文化精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的很多大师都是在家庭文化氛围中逐渐成长起来,比如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戏了。其实他天赋并不好,被老师评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但是在这种浓厚的氛围激励下,经过刻苦努力后仍成长为一代名家。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小视。

  4、通过参观游历增加见识

  教师多带学生旅游,不是跑马观花,浅尝辄止的那种旅游,真正用心带学生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参观古迹人文,扩展学生的视野。中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人文古迹遍布中华大地,英雄人物身上彰显着中国精神文明的脊梁。在寒暑假时间里,比如去陶瓷之都唐山和景德镇体验,陶瓷制作的神奇和各式艺术品的美丽。去红色旅游区,了解中华大地上曾发生的真实故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必然会深入心中,对于精神内涵的领悟也不再流于表面,素质素养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结语:

  随着岁月流逝,即使书中的内容被渐渐淡忘,但从中获得的经验已经不经意地深植在心中。阅读经典作品是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宽广的知识面,对历史、世界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都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春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J].考试周刊,2020(79):35-36.

  [2]姜燕.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19-20.

  [3]王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参花(下),2020(10):77-78.

  [4]宁家亮,孙英杰,刘松.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