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策略初探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4 13:42
张妙华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花东教育指导中心,广州510000)
摘 要:2021年7月,“双减”政策指出要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文章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针对中小学生亟待培养的学习能力,提出在“双减”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提出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水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此“双减”背景下,学生不能依赖题海的重复训练,也不能依赖校外培训机构的“加餐”,因而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科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如何在学科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呢?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紧跟新时代数字中国步伐,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良好学习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降低学生课后负担
在“双减”背景下,各学科教师提升课堂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技能、精选练习题,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灵活安排学习内容和习题量。然而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量少、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学生需要多动手操作熟悉流程才能掌握好知识点,因此教师必须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上进行精心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和学生作业练习,切实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一)把握学生成长特点,训练学生专注力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在众多学习策略中,维持学习心理状态的专注力是中小学生最缺乏的。根据心理学家有关研究,一般情况下,7—10岁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学生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学生约为30分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注意力连续集中的时间低于10分钟,小学生特别容易被外来因素打断注意力,例如教室外的一声鸟叫、同学的一个小动作,甚至是课本的一个小插图都有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出去。因此,训练学生专注力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二)巧用记忆规律,制定学生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不是简单的听课、读书、写作业,而是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和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制定学习策略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就是信息收集、分析、加工、传输、运用的综合应用。为了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更轻松掌握知识点,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使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记英语单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活动环节中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能。
(三)奠基计算思维,培养程序化学习能力
2006年3月,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定义了计算思维,在信息技术学科里延伸了这一定义。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并非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理解的,为了贴合现实和方便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以计算机程序循环结构为原型的程序化学习能力。循环结构是指在程序中需要反复执行某个功能而设置的一种程序结构。它由循环体中的条件,判断继续执行某个功能还是退出循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按时间、按步骤、按进度执行量化学习任务,使之形成规范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发展,数字化学习成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经过信息技术处理的精品课程,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和课后时间学习知识。数字化学习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时间、空间、广度都得到很好的延伸,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课堂模式和知识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课堂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广州共享课堂提供了各科各年级的课堂实录,尤其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对操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细致的演示,对于难实现的任务,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边看边操作,直到熟练完成每一个步骤。
二、基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要求学生一味地专心听课、做练习等,因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借助计算机操作学习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如果教师单纯的为教而教,那么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也就演变为从教师演示开始,到学生模仿操作结束,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用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又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上可采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打字游戏,训练学生专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软件练习打字游戏。教师精心挑选符合学生实际的打字内容,统一内容、统一时间,每节信息技术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打字,打字前表扬上节课打得又快又准的学生,打字后有点评、有表扬,使学生打字时知差距、定目标,心无旁骛地打字,争取突破自己,迎头赶上,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专注力。例如:在五年级第4课时“版式我设计”中,课前举行“南越国故事——我最行”打字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坐姿、指法等不良习惯,赛后对前十名完成打字任务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打字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对课堂教学起到预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专注力。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看完教师完整的操作演示过程,然后再自主模仿操作完成指定任务。学生要想完成教师的指定任务,需要先专注地观看教师的操作,记下教师的每个步骤,才能成功完成任务,这也是培养学生专注力的好途径。
(二)结合记忆规律,课堂学习策略更科学
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按照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师生互动、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的流程进行。课堂教学也是按照这套流程进行教学活动,但是我们将课堂按5分钟划分为8部分。在前5分钟的复习环节,我们实施周复习、月回顾和期中期末回头看等模式。例如:在“邮件速分享——电子邮箱的使用”课时上,在复习环节,用5分钟时间复习页面设置、艺术字的应用、审阅的运用的内容,再衔接到电子邮箱的使用。接着按5分钟演示讲解、5分钟上机练习,最后10分钟用于重点内容复习。
这种课堂活动安排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记忆规律划分。人们从遗忘曲线中发现记忆周期规律,第一个记忆周期为5分钟,第二个记忆周期为30分钟,第三个记忆周期为12小时,第四个记忆周期为1天,第五个记忆周期为2天,第六个记忆周期为4天,第七个记忆周期为7天,第八个记忆周期为15天。然而,信息技术课程安排为每周一个课时,而且实施“双减”政策以后,课后作业需要课堂解决,显然不能与记忆规律完美结合,只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出调整。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组合而成。为此,我们将第一记忆周期、第二周期、第七周期、第八周期结合到课堂教学上。
(三)利用计算思维,培养程序化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循环结构理论进行程序化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更佳。程序化学习开展模式是:第一步教师提出任务;第二步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阅读课本等形式分析任务和解决问题;第三步学生能完成任务,相当于计算机程序逻辑“是”,则由教师补充讲解。学生无法解决问题,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逻辑“非”,然后在教师的提示下解决办法。最后一步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分析。在介绍计算机硬件设备课堂中,教师布置判别硬件种类任务,然后安排5分钟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然后以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以抽奖的形式抽取学生判断硬件的种类,学生判断正确后,进一步介绍硬件判断方式和作用。学生判断错误,则安排朗读该硬件相关段落。最后总结快速分辨计算机硬件的办法。通过程序化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过关式考察,让学生形成一种压力,更专注、更用心阅读教材,另外,游戏形式的抽查,形成一种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比教师直接讲授要好。
(四)拓展学习途径,培养数字化学习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学生想在未来竞争中获得先机,数字化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向学生展示数字化学习模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在向学生介绍浏览器的课堂中,为学生推广一些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讲解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使用,例如腾讯课堂、广版课堂微信公众号、广州共享课堂等。在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其他活动,而不是根据学习需要进行使用,监督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难点。为此,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播放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相关视频,并配合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校会、主题班会进行教育,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其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段、年龄、学情等实际,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有利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这类学科,必须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舞台,教师应根据学科教学特点,从点滴做起,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程序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和其他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称丽,贺雯,莫琼琼.7~15岁学生注意力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
[3]单以明.游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4]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03).
[5]郑丽媛.聚焦翻转课堂 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