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真诚”心理读本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真诚待己,真诚待人,学生读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4 13:46
甘秀英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广州510000)
摘 要: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本研究深入研究真诚内涵,从“真诚待己”和“真诚待人”出发,结合初高中学生不同心理特点,以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编制系列化专题,形成学生真诚读本,最后依托心理课堂尝试培养青少年真诚品质。
关键词:真诚;真诚待己;真诚待人;学生读本
一、背景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诚信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包含真诚和信用两个方面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健全人格方面提出学生要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在社会责任方面提出要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的源泉是24项积极心理品质。而作为积极心理品质之一的真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真诚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如段文姬、牛骅(2013)对中小学生调查发现,勇气(包括真诚和执着)、正义对幸福感指数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勇气(包括真诚和执着)、仁慈、超越自我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李燕燕(2015)发现,勇气(包括真诚和执着)对生活满意度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个体拥有的勇气越多,其生活满意度就越高;2017年,广州市某区对32所中小学校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主观幸福感调查发现,真诚是所有积极心理品质中唯一一个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都亟待培养并对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的积极心理品质。
综上所述,真诚这一积极心理品质无论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是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抑或是提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方面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查阅文献发现,以往关于真诚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思辨阶段,阐释真诚的思想渊源、真诚的理论探讨。很少有涉及对真诚的培养研究,只是提到缺乏真诚有危害,需要加强真诚教育,但没有涉及对诚实教育的具体培养内容。
基于此,本研究将立足青少年身心特点,在深入探讨真诚内涵的基础上,尝试通过编写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真诚读本,以心理课为阵地尝试寻找真诚的培养途径和方式。
二、深挖真诚内涵,寻找读本切入点
要编写适合青少年的读本,首先要对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找准切入点。关于真诚的概念,官群、孟万金等人认为“真诚指的是真实诚恳,表里如一,为自己言行负责的品质。具体而言,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真实的,准确地表现自己的内在状态、动机和承诺,不论是在私下还是公开场合。”它包含三个层面:1. 说实话:说出客观事实,说到做到,包含人际间的诚恳;2. 真诚:情绪的本真感,表现自己真实的状态,并具有情绪的深度;3. 自我整合:道德的自我整合、正直、完善,是一种道德个性。真诚能让学生更加真实诚恳的面对自己,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学生缔造幸福美满的人生。
西方关于“真诚”的最早解释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中的“认识自己”和“真诚对待自己”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了“自我”的含义,也就是说“真诚”的本质是了解、接受和保持自我;我国学者张冲认为,真诚是初中阶段应该着重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之一,而且这一品质主要与自我同一性发展有关,他们对全国七地区初中生积极品质的调查结果则表明,真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具有成熟前可塑性强的特点,应加强对初中生的自我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认识,为下一阶段的飞速发展做好准备。刘在花认为,真诚也是高中阶段应着重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因为高中生存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在教育中应该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真实诚恳、表里一致地做真实的自己;学生要根据现实条件和自己的能力,努力改善现实自我的状况,必要时能调整理想自我,促进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协调一致。
综上所述,真诚既包含了对自己真诚,即“真诚待己”,也包含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真诚,即“真诚待人”。因此,我们研究“真诚”时可以分别从“真诚待己”和“真诚待人”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三、细化真诚结构,初探读本框架
真诚待己即对自己真实,对自己坦诚相待。对于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期的青少年,如何真诚面对自己?从张冲、刘在花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真诚待己可以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完善自我”三方面展开。对青少年来说,首先是从生理、心理、社会自我进行全面的认识。另外,由于真诚是一种情绪的本真感,表现自己真实的状态,并具有情绪的深度。因此,对青少年来说,对情绪的认识也是自我认识必不可少的部分;悦纳自己指个体能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就是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看见自己的独一无二,看见积极情绪的力量感,对未来有希望;最后在自我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品行,积极调整情绪,看见自己的力量,让梦想照亮前进的道路。结合初高中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秉承螺旋式上升和系列化的思路开展教学。
上海师范大学赵璐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真诚就是一种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待他人真心、诚实的情感,属于情感素质的范畴。”要提升这一情感,我们可以从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入手,而青少年人际交往主要围绕“同伴交往、异性交往和亲子交往”展开。真诚并不是简单的说真话、说实话,而是要在考虑他人感受的基础上说实话、说真话。因此,在同伴交往方面,对初中生来说首先要学习换位思考,拥有一颗友善的心,这是真诚的基础;高中生需要明确交往的界限才能创建共赢模式;在异性交往方面,要把握好交往度并明确异性欣赏的品质并发现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对高中生而言更重要的是探讨什么是爱的本真及责任意识,这些都离不开真诚,都是以真诚作为交流的基础;在亲子交往方面,初中生的亲子关系相对高中生而言更紧张一些,更缺乏真诚的交流,因此,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真诚地表达信息,促进亲子间的沟通,感受到父母的爱,促进双向沟通,对高中生而言,需要对沟通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要知道父母沟通更多需要使用“成人模式”,而非“儿童模式”和“父母模式”,进而更懂得父母的不易,从而理解父母,达成真诚的沟通。
四、构建内容体系,编写真诚读本
在建构了“真诚待己和真诚待人”的研究框架后,开始着手编写学生读本。学生读本包含“开篇、真诚待己、真诚待人”三个模块;每册的开篇第一课统领本册内容,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真诚的含义,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围绕“真诚待己、真诚待人”两个模块展开,初步体验两者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细化各模块内容和主题目标,真诚待己分别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三模块切入,共12课展开,各模块、各主题层层递进,初高中进行有效衔接;真诚待人分别从“同伴交往、异性交往和亲子交往”三模块切入,共12课展开,每一模块从技巧出发,归于情感;第三,细化研究每课主题目标,注重专题的初高中衔接点,以此引领课程内容;第四,选取合适素材,编写教材,每一个读本均包含“春播幸福种、夏开幸福花、秋收幸福果、冬蕴幸福能”四个模块,分别对应“导入活动、主体活动、感悟收获与课外拓展活动”。(见右上表)
五、以课堂为阵地,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真诚读本和深度学习效果是否有效的主阵地。在完成两册学生读本编写工作后,研究人员将读本带入心理课堂,由学生的课堂反馈来检视读本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素材和活动并不能实现预定目标,研究人员基于此又对读本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形成《真诚花开》(初高中两册)最终版。
用学生读本的形式,从“真诚待己和真诚待人”出发解读真诚,并系列化各模块内容,实现了“真诚”由理论走向实践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段文姬,牛骅.重庆市中小学生性格优势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2]李燕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3]张冲.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4]刘在花.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5]赵路.大学生真诚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